返回第223章 什么才叫类人?自上而下的调整。(1 / 2)辰小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什么才叫类人?自上而下的调整。

很多事情它就是殊途同归的。

小沙从前进行了天网的能力升级,包括大街上所有交通参与者,包括人、车等等的行为和动机分析,当初是为了保障安全。

而这些东西用在了科技盲杖上,帮助失明的人判断和分析自己周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以及自己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而这些东西,如果放到智能网联汽车上,能够提升智能驾驶的决策能力,那也是必然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技术只做到了决策这一步,后续的执行也是非常关键的。”

郝成不是没有想过自动驾驶的问题,按照自动驾驶逻辑的分级,小沙现在相关的分析能力绝对是能达到最高级的,甚至可以说能够超越99.999%的人都不为过。

但是,只有分析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车身尺寸、机械素质、加速、制动能力等进行综合的决策和执行。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边一个限宽墩,车能不能过去?

仅仅只有小沙的数据是做不了判断的,得知道车有多宽多高。

高速公路上,要超一辆车,几秒能超过去,这也不仅跟探测到的其它车的速度和动机有关,还跟自己的车的加速能力、最高速度有关。

这个时候,你才能做出决策,电门踩多深,踩多长时间。

一句话说完,想要将小沙的分析能力,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上,还需要结合车辆本身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白驹科技是没有的。

小沙的能力当然毋庸置疑,但能发挥出多高的水准,最终还取决于他们整合的能力。

“我怎么听着你这是话里有话啊?”于东开着车,听郝成说了半天,自己一直在“嗯嗯嗯”的回应着,最后了才反应过来。

“我问你一个问题,”郝成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同一个系列同一个车型的两辆车,它的智驾程序是一模一样的吗?”

郝成的话一出口,于东就瞬间被惊了一下子,因为他知道郝成要问什么,但他也只能回答:“是。”

果不其然,郝成听完了他的回答,就发出了灵魂一问:“出厂的时候,这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同一系列同一型号,车辆的各项机械素质肯定都是一样的。

“但,一年后呢?假设一辆车已经开了十万公里,另一辆,一年开两趟。它还会一样吗?如果说一年不明显,三年呢?五年呢?哪怕按时保养,按时更换配件,机械素质的差异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吧?

“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方一个事故,智驾判断要刹车,它的时机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郝成说的是一个现实问题,哪怕不是两辆车,就算是同一辆车,在水泥路面上、在沥青路面上、湿滑路面上、雨雪路面上,它的刹车距离和摩擦力都是不一样的。

郝成也看到过很多华为ads的eas全向防碰撞惊险视频,都是紧急情况下,小艺接管方向盘左一甩右一甩,避开了极度危险的事故现场,潇洒无比。

但是,如果是在冰雪路面,甚至都不需要是冰雪湿滑路面,换成水泥路面,这么操作,那可能就又是另一番场景了。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对各种场景进行特殊标定,比如在湿滑路面,就专门做了自适应aeb。”于东介绍了现在ads的策略:“至于智驾在水泥路、沥青路、泥泞路的策略,目前还是没有区分的。”

“业界呢?特斯拉的sd?”郝成问道。

“肯定也是一样的。”于东笃定。

郝成一想,也是,如果做到了,肯定大吹特吹了,这是多好的类人方向啊,既然未曾提过,那肯定不是。

而且,这个难度,郝成不认为,除了小沙,还有谁能做得到。

“所以,下一步的方向,就是一辆车一个场景一个方案。就比如今天下雪了,如果是人开车,稍微有一点点经验的,当车开到路上第一脚油门、第一脚刹车踩下去,司机就能知道,今天能开多快,路滑不滑。

“结合小沙的分析能力,再把我刚刚说的这些东西做到了,再把感知、通信、供电、转向和制动的试卷双冗余备份组好,那就直接实现无人驾驶。”

于东听得直挠头,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企业比企业更是气死企业。

但他又没办法反驳,自己这边吭哧吭哧搞了好些年,不如郝成这上嘴皮子碰一下下嘴皮子,更可气的是,郝成看似在自说自话,但要真搞的话,以小沙的智慧能力,这还真他么不难。

这他么的找谁说理去你说!

更气人的是,白驹科技并没有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个事儿来干,看官网一万多个课题的方向就知道了,智驾或者无人驾驶这个方向就不在白驹科技的计划中。

“除了芯片和ai的提升是基础之外,我这边最重视的两个领域,一个是生物工程、一个是医学领域。”

郝成也没隐瞒:“剩下的,就看合作伙伴了,就比如无人驾驶这些,你们如果做的话,直接申请小沙精调模型自己干就行了。”

于东瞬间不说话了,这真是把金山当石头往外撒啊!

虽然提供精调模型也不是免费的,但与下游的庞大市场相比,那点儿收费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

“申!必须申!回去我们就递交资料,要无人驾驶的小沙精调模型能力!”

一车一方案,一个场景一个自主决策,能够自我进化、自我成长的智驾或无人驾驶系统,这太吸引人了。

趁着别家都还没做,必须抢住这个先机。

于东锐气十足,仿佛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一般,实际上,他今年已经55岁了。

而华为的掌舵者,任总,则又是另外一种显露着不出世智慧的人,和于东的锐气又完全不同。

第二天,和于东一起,郝成也是去拜访了这位已经已近耄耋之年的老爷子。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任总是这么评价郝成的:“想要,也有能力改变很多事情,带着整个世界去前进。

“我有一个建议啊,让渡利益是掌控规则最有效的途径。俗气点儿说,你能让人挣钱,那人就能听你的。

“既然你已经决定,共享一部分成果、团结一部分伙伴、合作一部分课题,其实,你要改变整个社会的契机,它就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