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是马上就要被安排力学研究所工作了吗,怎么还有我的事。但是一想到风洞的研究关系着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接下来能否走独立自主的道路,郭先生也多没做推辞,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郑重的对聂主任说道:“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这时之前被聂主任安排取资料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他看到这里的几个人后,放下手里的资料就马上离开了。
聂主任拿着资料看了一会,随即对将资料放在桌上,指着上面的几个研究项目的规划对杨宁问道:“这几个研究项目的数据计算问题,现在107机能不能承当起来?”
杨宁看着聂主任指着那几个研究项目,其中甚至包括了我们自主研制潜艇的几次海试数据,轰六最后的结构数据计算以及其他好几个重点研究项目。
杨宁想了一会,随即对聂主任说道:“其实现阶段,107你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研究要求,和我比起来,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罢了。”
杨宁其实也没有说错,在50年代的现在,运算速度每秒30万次107机已经是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了,只要不是研究那些数学物理界的千年难题,已经能够满足所有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计算需求了。
听完杨宁的话后,聂主任继续继续问道:“包括接下来的导弹研究和氢弹研究吗?”
杨宁还没开口,听到聂主任的话后,钱先生急忙说道:“聂主任,导弹明年初出模型,少不了杨宁同志的配合,如果只靠107机的话,别说出模型了,光是设计图纸明年能出来就不错了。”
钱先生说完后,聂主任看着杨宁关心的问道:“能不能在不耽误风洞研究的情况下,兼顾一下导弹这边?”
“没问题!”
杨宁想着只要钱先生能把导弹研究中的其他问题处理好,剩下的计算问题也不了自己多少时间,于是他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在中科大这边吃了个午饭,杨宁和郭先生就告辞了。
在车上,郭先生看着杨宁,佯装生气的说道:“这下好了,我这是不仅把自己的学生搭进去了,自己也要跟着你们一起搞爆破了。”
听到郭先生的话后,杨宁笑了笑:“郭先生,我们这个风洞的研究,我相信有了你的加入,应该很快就能出成果的。”
“哦?”听到杨宁的话后,郭先生困惑的看着他问道:“你对我就这么有信心?”
“没信心才有鬼了呢?”杨宁心里忍不住吐槽道。
在原来历史上,郭先生主要是从事原子弹导弹氢弹以及火箭卫星的研究工作,然后趁着空闲随手指点研究风洞的那些科研人员几句。
即便这样,只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jp8就完成了理论设计工作。
或许在空气动力学领域郭先生和钱先生比起来有些差距,但他却全才,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个参与所有项目的人。
这也难怪钱先生会说:“如果我值五个师的话,那么我这个师弟就抵得上十个师。”
虽然这里面有钱先生自谦的成分,但这也表明了郭先生卓越的才能。
杨宁相信,只要郭先生能够全心身投入风洞研究,加上自己和俞院士的协助,半年时间研制出我们自己的超大型风洞,时间足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