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因为这个时期我们的工业技术和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钛合金的成功和数控机床的出现,原本几个月后就能制造出我们第一台发动机的东北某飞机场,竟然然不屑于仿制老大哥vk1,这种发动机虽然也是喷气发动机,但是装备他的米格十七连超音速都做不到,那还要他何用。
我们不说研制老大哥最新的用在米格21上,可以让这款飞机进行双二飞行的p13涡轮喷气发动机,好歹也得造出米格19上用的am9b吧,至少得让我们得明年就能首飞的歼六的发动机能够实现自产。
那歼五呢?好吧,就算五爷也才刚上天没多长时间,但是连超音速飞行都做不到的五爷,在六爷即将研制成功的时候,就已经成了牛夫人。
上面也打算把五爷当成一个过渡品,没打算生产多少。
只是想在生产过程中培养我们自己的这方面的人才,并用它让我们的空军学习适应一下喷气机的驾驶。
等六爷上天了,到时候再让它带带六爷,把六爷带出来后,五爷就该退休养老了。
毕竟老大哥的双二战机都已经上天了,我们总不能还用慢腾腾的五爷护卫我们的领空安全吧。
杨宁看着这份资料,立马算了起来,要是这款发动机能够研制成功,那我们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就只差一代了,以现在飞机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加上有着杨宁的辅助,追这一代的差距不难。
可是杨宁越算这越不对劲,这款发动机我们也采用的是主流的轴流式设计。
毕竟相比离心式,轴流式设计具有横截面小,压缩比高的优点。
但是经过结构和功率计算后计算后,杨宁发现这款发动机的推力已经达到了48.6千牛,加力推力也达到了60千牛。
或许这么说大家还没印象,但是和老大哥刚上天的米格21的发动机比一下就知道了。
老大哥米格21用的p13发动机,最大推力为50.01千牛,加力推力64.72千牛。
这么一比较是不是就很明显了,我们设计的这款发动机,已经不比老大哥米格21上用的发动机差多少了。
而且我们这款发动机计划是给六爷准备的,而六爷仅仅是一款超音速飞机,而米格21可是双二战机。
“这就很离谱了!”
杨宁还怕自己算错了,又算了一遍图纸上上的技术参数,这才确定东北飞机制造厂,确实搞出来这么个鬼东西。
不过设计出来就不一定造的出来,杨宁计算后发现,想要达到图纸上的设计参数,我们的耐高温材料就是个大问题,但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改一下,给六爷用绰绰有余了。
当然这只是在我们现有技术上的妥协,也不是说这款发动机就没用了。
等到我们需要研制双二战机的时候,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完全可以拿出来直接用,只要把材料问题解决就行。
要知道历史上我们双二战机七爷的研究,可是经历了很多坎坷的。
光是技术和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就了快一个亿,就这还不算那时候已经和我们关系破裂的老大哥强卖我们米格21的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