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可粗大事了(1 / 2)咱叫刘可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可粗大事了

黄懋官进得大堂,自言道:“还是老样子?除了你,正堂、右堂、郎官、员外、主事全请病假、事假了?”

方悠山笑了笑,没说话。

黄懋官问:“今日你可有奏事?”

方悠山拱手:“回禀本部堂官,有奏事。去年冬,南京流行瘟疫。军、民死者甚多。”

“但许多死去军士,诸卫、营却未上报。直接将死去的人当成了空额来吃。”

“吃空额之风断不可涨啊!”

“故属下请本部堂官令,严格核查南京军队病死之数,病死军士粮饷停发。”

方悠山的奏请合乎法度。黄懋官当即应允。

但法度无外乎人情。

譬如说振武营,去年大疫死了三百多人。这三百多人的军饷并非被武官们私分。而是作为营中的小金库,按月发给死者家眷作为抚恤。

军士非战而亡,朝廷给的抚恤银子太少了。对于孤儿寡母的生存杯水车薪。

按月领粮饷则不同。对孤儿寡母来说是长期、稳定、可观的收入。足够她们生活。

黄懋官这人勤归勤、清归清,唯独不知变通。

有时候变通是把双刃剑。制度的崩坏是因“变通”二字。制度的僵化又因“不变通”三字。

黄懋官道:“此事既是你上禀,就由你负责去办。唉,我手底下的人全当起了甩手大爷,我能用的人只有你一个。”

方悠山拱手:“多谢黄部堂信任。属下一定尽力办好这件事。”

黄懋官又道:“这个月的营兵粮饷要尽快发放。不要拖,省得拖出事儿来。”

没错,粮饷发放的事也是司藏员外郎方悠山经手。

且说林十三那边,查罗龙文在南京城内的帮手需要费一番功夫。

林十三几乎将所有耳目都撒了出去。暗中盯紧了徽商会馆。看哪位南京的勋贵、高官进会馆见罗龙文。

然而一连三日毫无消息。

林十三有些发急。不能挖出罗龙文的盟友,便不能将兵变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日他愁容满面的坐在堂屋之中。

孙越走了进来:“师父。”

林十三瞪了他一眼:“软禁时日结束了?”

孙越“噗通”给林十三跪下了:“结束了。师父,我这人坏就坏在这张嘴上了!千错万错都是徒弟的错。”

“我请了个先生,写了个条幅挂在家里。条幅上写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八个字。”

“徒弟今后一定日日警醒自己。”

林十三道:“罢了,起来吧。咱们经办秘密差事的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嘴巴牢、铁门闩。”

“有些消息一旦外泄,便是杀身之祸!”

孙越忙不迭的点头:“对对。什么话从师父嘴里说出来,就像是那千金不换的金玉良言。”

孙越这厮跟林十三跟久了,别的没学会。林十三的嘴舌功夫他学了个七八成。

就在此时,张伯走了进来。

林十三问:“查到了?”

张伯微微摇头:“罗郎中在徽商会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任何南京当地勋贵、官员前往拜访。”

“这么查,怕是不行啊。”

林十三颔首:“是啊,是得另想个法子。”

孙越给林十三倒了一杯茶。林十三喝了一口,问张伯:“哦对了,沈惟敬回杭州了嘛?”

张伯答:“昨日傍晚便走了。如果说俞大猷、戚继光是胡宗宪抗倭的左右手,沈惟敬就是胡宗宪抗倭的耳目。”

“胡部堂那儿离不开他。”

林十三颔首。说到沈惟敬,他突然灵光一现。

林十三道:“之前咱们在秦淮河上寻倭窝,邵大侠尚未现身,咱们那时毫无头绪。”

“沈惟敬说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摸排法。”

“摸排法虽是个笨办法,却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

张伯道:“你是说,用摸排法查找罗郎中的盟友?”

林十三颔首:“咱们先列出南京城内所有勋贵、官员的名单。先找出名单中的所有严党官员。”

“老罗醉酒后说,那人有能力帮着他逼反振武营。”

“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个有实权在手,又管着振武营相关事务的。”

张伯道:“此事的关键,在于从名单中挑出所有严党官员。你初到南京几个月,对南京官场还没摸透啊。”

“你得找个熟络南京官场的人相助。”

林十三道:“没错。我已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虽不是官,却跟官场熟络的很。”

张伯脱口而出:“你说的是.”

林十三接话:“没错,是邵大侠。此人说好听点是个行侠仗义的大侠,说不好听点就一个官场掮客。”

“四头八面的官员,他应该没少打交道。若他能助我,摸排南京诸勋贵、官员还不是手拿把攥?”

“他应该还在南京。你立即派人去找他。”

邵大侠的确在南京城内。他最近在忙活一件事。

南京工部尚书的大公子看上了一个名叫月眉的姐儿,想收为外宅。

不巧的是,月眉的鸨母刚收了广恩伯世子一万两赎身银子。广恩伯世子也等着收月眉为外宅,以后好随时曰眉呢。

二人互不相让,几成仇敌。

邵大侠这几日忙着居中调停,化解矛盾。

日上三竿时,春风吹拂着古老的南京城。

林十三乘一顶小轿,来到了南京城郊的一座偌大宅邸。

这座宅邸是邵大侠所有。如此豪宅,邵大侠在江南各地有十二处。可见其财力之雄厚。

通传过后,林十三在宅邸的后园见到了大侠邵芳。

邵芳笑道:“林千户,真是稀客啊!”

林十三拱手:“上回你帮了我,帮了朝廷的大忙。我还没来得及专程前来致谢。我欠你的情啊。”

邵芳殷勤的给林十三倒了一杯茶:“林千户这是说哪里话?您何时欠我的了?”

“我帮您找出了倭寇的情报窝子。当夜您就把人情还了。”

“玉娇红的父亲是您所救。我朋友那批私盐,是您跟杨公公要回来的。”

“小人与林千户已经扯平了。”

邵芳能够以布衣之身混迹江南官员之间如鱼得水,自然有他的本事。

会做人就是他的本事之一。

他帮林十三查出倭窝是大事。红姐儿的父亲和私盐是小事。

这两件小事却成了他给林十三的一条金台阶。如若不然,皇帝红人、锦衣千户欠了一个江湖游侠的人情,那得多别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