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司马昭的上奏(2 / 2)梅菜不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即便面目有瑕,也依旧是掩盖不住的威严,肃立在队伍前方,闭目养神。

随着小黄门的一声唱和,早朝正式开始。

群臣依次上奏,曹髦都是很平静的听着,反正也轮不到他来处理,静静的看着司马师在下面挥斥方遒。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臣司马昭有奏!”

“司马昭,他回来了?”

曹髦和李放心中同时闪过这个念头,心里一阵发紧。

这前后没几天的时间,司马昭能跑上一个来回,看来司马师对这件事很看重啊。

细看之下,司马昭的脸上还能看出些许疲态。

想想也知道,以东海和洛阳之间的距离,这几日司马昭应该都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的赶路,这才能在今天早上上朝。

李放正在这么想着,下面司马昭继续说话了。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而以万民为子,而圣人之治,莫先于修身齐家。《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以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陛下为天下万民之表,一言一行自当为天下所法。”

顿了下,缓了口气,司马昭身子躬的更低了。

“今陛下若能躬行孝道,敬事生身父母,亲爱九族,则仁风可播于四海,德化可达于蛮夷也,此正所谓‘修其身而天下平’者。我大魏先祖英灵犹在,社稷永安,臣斗胆请陛下追谥先王,以仁孝教化天下!”

说到这里,司马昭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举笏板貌似恭敬的说道:“臣虽驽钝,却也不敢不竭诚以献此忠言,伏惟陛下垂察!”

此话说完,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也是因此,李放无人机的嗡嗡声此时倒是显得清晰了不少。

不过就算有人听见了,也不可能有谁会趁这会儿抬头去找。

所有人此刻内心都很震撼,当然除了两个人。

李放和曹髦都松了口气。

听司马昭这话茬的意思,他们还是决定顺着曹髦的提示,通过追封曹霖的方式,进一步削弱曹魏皇室的权威性。

而这也就意味着,之前曹髦说的那些话,司马师纵然没有全信,但怀疑恐怕也已经去了七七八八了。

乐呵之余,无人机的嗡嗡声传入耳中,曹髦还不由得抬头冲着天花板笑了一下。

李放会心一笑,心里同样振奋。

自己的谋划成功了,那也就意味着,一旦成功推行此事,给司马师下毒的事,就可以搬上桌面谈了。

笑了一下,曹髦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开口问道:“高都侯所言之事,不知大将军如何看?”

司马师看了眼上首的曹髦,出班拱手向上:“此事事关孝悌之道,引天下向善,臣不敢自专。陛下可让群臣议政,自能明辨是非。”

作为领导者,虽然此事对推动篡位有帮助,但司马师表面上还是不能沾上的。

最起码,在传出去的时候,司马师必须和这件事没关系。

这个时候,司马师可没想着像曹操那样,将来是要做“周文王”的。

作为未来可能的新朝皇帝,这种事,他沾不得。

借弟弟之口,表明自己的态度,已经足够了,剩下的,自有人帮他推动。

众人沉默不语之际,有一个老者站出来,率先开口。

“陛下,臣窃以为高都侯所言大为不可!”

听到有人这么说,曹髦还算是有些欣慰,不知道是哪位老臣,竟然敢主动站出来反对司马师。

定睛看去,曹髦有些诧异:“怎么是他?”

在下首出班上奏的人须发皆白,老态龙钟,此人姓王,此时在朝中担任司隶校尉,全名王祥。

他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那位狠人,王祥。

王祥幼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但王祥依旧侍奉继母十分殷勤。

父母有病,他也是衣不解带,汤药亲尝。

传说中,有一个冬天,继母朱氏想要吃鲤鱼,可此时外面天寒地冻的,哪里有鱼给她吃啊?

可王祥不管,自己亲自脱了衣服,趴在冰上,准备用体温暖化冰面捉鱼。

忽然,冰自己就化了,有两条鲤鱼主动跃出水面,王祥提着鱼高兴的回家侍奉双亲了。

《二十四孝》里,像王祥这样的行为艺术还有很多,甚至有好几个,王祥拍马都赶不上人家的水平。

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真正的孝道,大部分的《二十四孝》故事,都是出于一个目的——炒作。

这些畸形的故事,反衬出的是大汉后期,察举制的崩坏。

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员推举孝廉给中央,然后再行选官的制度。

可只要是制度,就必然会有人想要绕过制度走捷径。

所以诞生了这句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秀才,孝廉,才学不好展示,“廉”不好表演,“孝”还不好伪装吗?

由此,才催生了《二十四孝》里那些堪称“变态”的举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魏晋之交这个时候,《二十四孝》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王祥就是这个制度的受益者。

如今年逾七十了,他依旧活跃在魏国的政坛上,担任的还是司隶校尉这样的紧要官职,要说他不是司马家的人,曹髦第一个不信。

“难道司马师没有和他通气?”曹髦心下疑惑?

不过既然他们愿意争,那就让他说,曹髦乐的看戏。

他连忙做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王公有何高论,朕洗耳恭听。”

“陛下,大将军。”

王祥拖着老迈的身子上奏,还不忘带上司马师。

面对这位老臣,司马师也不在是那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点头示意。

王祥接着说道:“国朝宗法自有其制,陛下承继大位,乃是继嗣明皇帝之后,以太后为母。今明皇帝虽已仙逝,可太后仍位居中宫,陛下之母仍在,岂能别封他人?先东海王养育陛下有恩,可荫封现任东海王,或加食邑、或改封号,怎能乱了纲纪,追谥先王呢?”

说着,他停下来喘息了片刻,年纪大了,实在是说不动了。

片刻,王祥继续补充:“若如此做,恐怕先东海王在地下也不得安宁吧?且明皇帝有诏在先,凡以小宗入继者,不可追尊生身父母!此诏已供宗庙,陛下又怎能违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