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少年义气(2 / 2)梅菜不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放这边,早在郭中庸叫出吕公著的字时,就知道了这是谁。

刚刚跟吕夷简介绍过他的家庭成员,李放的记忆力还没有衰退太多。

“你就是吕老......公公的儿子?”

李放一个大喘气,刚才好悬没把吕老头给叫出来。

听了李放这话,吕公著心下疑惑:“吕老公公这是什么称呼?”

看着李放那奇装异服,吕公著更添三分不解。

“此人是谁?竟能让皇后之弟俯首其后?”

不过良好的家教还是让他没露出半分异样,如常的见礼:“吕公著,字晦叔,见过这位先生。”

“有礼,有礼。”李放拱了拱手以示回礼。

看了看四周,随着人越来越多,看热闹的也是越来越多,李放不好再在这里迟疑下去了。

“各位请随我来吧,我们店内说话。”

李放带头向后走去,同时示意还压着曹达的那几个皇城司的人放开他。

既然知道是曹彬的孙子,总不至于真的大打出手。

毕竟按照李世民的提示,将来赵祯还是要大加任用像曹家这样的勋贵的。

现在不好把事情闹得太大。

曹佾本就是要进去的,可把吕公著牵扯进去就不是他的本意了。

一来,连累了吕公著,曹佾心中总是过意不去。

再一个,要是因此恶了当朝宰相,那更是得不偿失。

跟在后面,曹佾朝着吕公著使了个眼色,意思让他别跟上来。

但吕公著却是不为所动,反而朝着曹佾笑了一下。

两个少年正在神情交流之际,走在前面的李放身边多出来了个人。

陆业明走到李放身边,悄声说道:“先生,那位宰相之子,此番怕不是来寻人叙旧的。”

再怎么聪明,两个少年之间的眼神交流,如何能逃得过陆业明这个皇城司勾当的眼睛?

要是能被这二人瞒过去,那他就别混了。

陆业明看似在前面走路,实则一直注意着身后。

发现了曹吕二人之间的猫腻,上前报告了李放。

回头看了眼二人,李放笑了笑:“没事,我倒是真想看看,这两个少年能做出什么事来。”

一个是宰相之子,未来的大宋宰相。

一个是名将之后,行将没落的勋贵子弟。

这两人能碰到一起,李放着实有些好奇。

来到楼上,李放毫不客气的坐在上首,伸手请众人落座。

看着有些忐忑的二人,还有站在中间,仍然梗着脖子的曹达,李放缓缓开口。

“二位,你们闹这么一出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可以说说了吗?”

曹佾有些错愕的抬头,然后赶忙开口解释:“先生明鉴,晦叔与此事并无半点关系!”

话一出口,他就明白不对了。

又茫然的停了下来。

看了看上首的李放,曹佾不禁更慌张了些。

刚刚在上楼的过程中,吕公著抽空告诉了他郭中庸的身份,令曹佾更加心里没底。

本来吕公著的想法是,自己认识郭中庸,可以让他从中说和。

可见到皇帝的小舅子都只能屈居李放之下,对于他的身份,曹佾更加不安了。

这要是得罪了人,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

因此紧张之下,这才说错了话了。

见他有些紧张,李放摆摆手:“别紧张,我没有恶意,只是你这家将无缘无故上来闹事,总有个原因吧?”

“这......”

见李放态度和善,曹佾倒是安心了不少,可看了看曹达,他要怎么说呢?

因为自己答不出题目抱怨了两句,所以家将来为自己出气?

这好像更丢人啊。

那边曹达见曹佾陷入沉默,以为是不好回答。

他主动上前一步,拍着胸脯说道:“这位相公!此事都是俺一人所为,与俺家衙内无关,有什么刑罚相公冲俺来便是!俺曹达都受着!”

“你这莽汉!”曹佾连忙呵斥,“怎的这般无礼!”

李放抬手制住了曹佾,饶有兴趣的看向曹达。

“你倒是敢作敢当,可我就不明白了,你家衙内与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为何这般愤愤不平?”

因为李放和善的态度,曹达也就没那么警惕,闻言直接脱口而出。

“这店门前的怪题,害的我家衙内茶饭不思,连笔都摔了两支,俺看不过去,这才想来为衙内出气!”

说罢,他还朝着一旁的邢飞狠狠瞪了一眼。

看那莽汉的恶颜,邢飞不禁吓得后退了半步。

曹达的回答一出,李放便看向了曹佾,少年此时有些局促。

见李放看来,不禁拱手羞惭道:“是在下学识不足,养性不够,这才闹出这番乱子,实在是惭愧。”

一旁的吕公著站起身来:“这位先生,其实此番也不能全怪公伯,这题目属实是有些奇怪。我也算饱读诗书了,也未见此等怪题,无从解题之下,自然心思不属。”

“晦叔也答不上来?”李放看向了吕公著。

摇了摇头,吕公著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此番本是奉了父命,要为先生这店献上贺礼的,只是年少轻狂,想要解题扬名,因此才与公伯相交于此。”

随后,他便大致将自己接到吕夷简的命令后发生的事讲述了一遍。

听了他的讲述,李放看了看四周:“各位,看来我们的营销策略还是很成功的嘛。”

李放这会儿心情不错。

从吕公著话里他知道了,起码汴京城内的这些文人二代们已经知道了这家店的存在。

等到日后自己的那些现代小玩意在城内流行后,自然不愁销路。

见李放心情大好,吕公著趁热打铁:“先生,此番乱起皆因意外,不知可否高抬贵手,毕竟这乱子也不好传入宫里。”

见了店里的太监,吕公著暗暗震惊之余,也大致猜到了这是谁的买卖。

虽然不明白父亲为何还要自己来捧场,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最符合在场所有人利益的。

因此,他才主动提出和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