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西夏之事(2 / 2)梅菜不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叫洗碗机,这么多碗筷,你亲手洗就太麻烦了,用这个就快多了。”

任红昌有些麻木了,今天她已经被震惊的够多了:“怪不得现代人都不需要下人了,什么都能用机器完成。”

“这你可说错了。”李放笑道,“有钱人家里还是有保姆的,只有我这没钱的才用机器。”

教会了任红昌怎么用,李放这才重新回到客厅。

这会儿茶几上也被赵祯几人擦干净了。

李放不禁点了点头,心中暗道:“在现代这几天,倒是把他们几个的家务能力给锻炼出来了。”

楼下,徐妙锦已经重新打开了店门营业,李放也就不用下去了。

坐在沙发上,几个人重新围坐在一起。

赵祯看向李放:“事到如今,你也该说说西夏立国之事了吧?”

为何赵祯如此的迫不及待想要改革?就是因为西北之地的威胁如芒在背,令他坐立不安。

之前在得知日后西夏立国之事后,赵祯回去就翻了文书。

结果他发现了一件事,就在今年,他亲政的头一年,李元昊已经将兴州改为兴庆府,定为都城。

而其麾下,也仿照中原制度,分立文武两班,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应有尽有。

甚至李元昊还不从宋朝的年号,自己在国内以“显道”为年号。

赵祯亲政的明道二年,在西北则是显道二年。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李元昊,除了没有皇帝的名分,他什么都有了。

虽然以前也是这样,但最起码名义上那里还是受宋朝的册封的,这下可彻底打在脸上了。

原本的历史上,这会儿赵祯刚刚亲政,谁有空去管西北边陲的事?

那些中央宰辅更不会在意他们眼中的苦寒之地了,所以就给了李元昊充足的时间统合人心、政治,这才让他在五年后,正式建元称帝。

赵祯就是清楚这些,这才有些急功近利。

“西夏,怎么说呢。”李放迟疑了下,“我不是打击你啊,你所设想的,我出个奇计,然后你们宋军直接席卷西北,这是不可能的。”

“啊?”赵祯有些诧异,“就算有那些火器也不行吗?”

在赵祯看来,以现代火器的威力,打那些蛮夷之辈,他们指不定还以为是见到了神灵下凡。

说不定不用打,就已经跪地投降了。

“其一,我之前给你看的那些火器,你们现在还搞不出来。”

李放顿了下,然后竖起第二根手指:“其二,我不相信你们宋军指挥者的本事。”

光说没有说服力,李放打开了电脑给赵祯展示。

历史上在李元昊竖起反旗的时候,宋朝派遣范雍出任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以应对西夏战事。

“这个人是个文官,更是个好官。”李放感慨道,“可他偏偏就不是个会打仗的。”

范雍来到当地后,李元昊派人虚言蒙骗,他竟然信了!

敌人的话,他还真当真的听了。

读书的人,竟然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

结果就是,因为他轻信李元昊,导致守备松懈。

只是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李元昊抓住机会,一战击破金明砦,直接将大军开到城下。

因为城内兵少,范雍急忙召集附近的将领来救援。

结果被人围点打援,三川口一战,宋军大败,死伤惨重。

李放说到这,还有些愤恨:“除了主将指挥失误外,下面的武将也是很多都不是玩意。一个叫黄德和的将领,自己怯战不前就罢了,还去污蔑人家为国捐躯的将领。要不是文彦博当时查明真相,人家为国捐躯的烈士,真要被你们朝廷把一家老小都处置了!”

这段历史,听的赵祯羞惭不已,吕夷简在一旁也是感慨连连。

“若非史书,我亦不知范伯纯迂腐至此,蛮夷之言岂可轻信?”

范雍此人之前可是担任过枢密副使的,国家最高军事机构的二把手,这可能也是当初选他去主持西夏军事的原因。

可谁知道这样的人,竟然不知兵?

李放开口说道:“合适的人,就该放到合适的位子上,范雍这个人,主政地方,在中枢都还可以,为什么就非要让文人去管军事呢?”

“以文御武,乃是我朝成例。”吕夷简只能如此辩解。

赵祯一时冲动,脱口而出:“那就从朕这里改了!”

吕夷简急忙劝道:“官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堂堂的枢密副使,仗打成这个样子,你跟朕说从长计议?是不是要等到李元昊真的称帝建国了,我们再议啊!”

赵祯有些恼火。

“唐末乱世犹在眼前,官家不可不戒。”

李放也开口劝说:“这会儿不能这么激进,还要是稳妥一点。”

其实,说完那句话后,赵祯自己也有点后悔了。

不管怎样,兵权这玩意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比起强国来,自家的皇位还是更重要些。

所以李放开了口,赵祯嘟囔了两下,就坡下驴,顺滑的改口了。

“你拿张纸给我,我记下这些人的名字,该贬的贬,该升的升,总不能让他们再去祸害西北。”赵祯伸手要纸笔。

像范雍这样的人,赵祯就记住了,以后不能让他碰兵事。

而如黄德和这样的人,别说兵事,以后估计都不能当官了。

至于像在三川口之战中表现良好的,刘平、石元孙等人,赵祯要大力提拔。

等到赵祯详细记录下之后,他再次看向李放:“既然不能改变制度,那你有什么办法能遏制元昊?最起码,最起码让他称不了帝!”

赵祯表情恶狠狠的,可话中的意思明显是比之前期待要低了。

“我个人是没什么好主意的,我的本事就是来自历史,所以我选择抄答案。”

说着,李放再次打开了一个网页。

屏幕上是一个问题:北宋后期,如果没有金、辽的参与,真的能灭亡西夏吗?

赵祯有些愣住了:“北宋后期?这不是那个昏君的治下吗?就他也能攻灭西夏?”

李放回道:“他自然不行,可别人行啊。赵佶这个人确实不是个东西,但他却有一样好处,那就是有个好哥哥,以及一群好臣子。”

由于前代的变法,宋神宗时,北宋西军的野战能力已经不在西夏之下了。

而到了宋哲宗时,采用蚕食之法,在西夏开始修筑堡垒,步步推进,务求耗死西夏。

事实上也确实取得了成果,要不是宋哲宗早死,西夏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