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改革科举(2 / 2)梅菜不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到底谁是皇帝?谁是宰相?

“老臣之前也非是不愿改革。”吕夷简趁机对赵祯进言道,“可老臣实在是捉襟见肘,苦苦支撑啊。”

改革就要花钱,可这会儿,庞大的军费开支,再加上其余的各项支出,已经让整个北宋国库压力山大了。

再贸然上马新项目,着实缺钱。

“如官家所言,要是西夏马上立国,我朝西北必起战事,这又是一大笔开销,此时国库实在是难以为继。”吕夷简十分为难。

听了两个人的劝解,赵祯不甘心的问道:“那难道朕就干看着?打退西夏前,就什么也做不了?”

“我不是之前和你说了吗?你先从教育这些方向下手嘛,改革要慢慢来的。”李放劝慰道。

赵祯一指吕夷简:“可吕公之前否了朕的提议,借口也是国库空虚!”

吕夷简听到此话,咬咬牙:“官家若真欲行此事,那老臣倒还有些办法,从其他地方拆兑出十几万贯来应不成问题。”

可教育这个事,是要覆盖全国的,别说十几万贯,就是几十万贯也打不住啊。

见吕夷简实在为难,赵祯长叹一声:“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等等,等等!”李放叫停了二人的谈论,“你们不就是发愁没钱吗?这事好办啊!”

“李郎君难道还能无中生有?”吕夷简质疑道。

既然知道李放是现代人,不是什么世外方士,那吕夷简也就明白了,他又能做什么?

就算李放在后世有些身份,可一个国家的耗费,岂是他一个人能支撑起来的?

赵祯却是不同,他期待的看向李放,希望他能出个好主意。

“你们啊,就是思维不会变通。”李放摇了摇头。

吕夷简拱拱手:“愿闻李郎君高见。”

“你们之前不就是发愁拼音和简体字怎么普及吗?费心去教,既要花钱,又要和守旧之人斗争,事倍功半。”

简单的重复了下他们面临的困境,李放干脆的给出了解决方案。

“既然这样,那就让民间自己去学呗?”

赵祯有些失望:“如果这样,那何时才能惠及天下?恐怕百年都不止吧?”

在他看来,李放这个主意和之前吕夷简敷衍自己的主意没什么两样。

要这么长的时间普及天下,那他何时才能找到足够多的人才,来帮助自己研究李放答应给他的现代技术?

“百年?怎么可能用的了这么久?”李放失笑,“只要你们听我的,三四年间,我就能让天下士子都学会拼音、简体字还有数字。不仅如此,还能能让你们中央朝廷赚上一笔。”

“不知是什么办法?”吕夷简半信半疑的问道。

他自问也算是精于政务的,可他想破头也想不出,哪里有效率这么高的办法?

李放自信的说道:“你们今天回去就宣布,日后的科举新增一项,考他们拼音,然后字全部使用简体字加数字,我就不信他们不主动去学!”

“啊?”吕夷简大吃一惊,下意识的立刻说道,“不可!不可!此事万万不可!科举取士乃是我朝之本,怎能轻易改动?”

“谁说不能轻易改了?”李放疑惑的看着他,“日后王安石变法,改变科举不也没人说什么?”

王安石变法之事,在之前吕夷简看的北宋简史中有写,他也清楚。

“可他最终变法失败了。”吕夷简驳斥道。

李放摇摇头:“那是因为他的其他改革触碰了在职官员的利益,如今我们只改科举,上有皇帝支持,下有你这个宰相,在职官员又不用重新科考,还有谁会反对?”

“这......”吕夷简有些语塞。

说到底,他的反对,只是出于老成持重的本性,不能接受一下子这么剧烈的转变。

对于李放所说的内容,他也清楚,这确实是个改革教育的好办法。

李放继续补充道:“改科举前,你们放出声去,就说今年科举改制了,然后再将教课书印了出去发卖,整个大宋这么多文人士子,我就不信赚不到钱?”

在中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教育上,大部分人是真的肯下本的。

吕夷简试图反驳:“若如此,那些寒门学子恐怕就要被埋没了。”

“这怕什么?拼音、简体字、数字这些内容,说起来复杂,其实也都是和你们那个时代一脉相承的。到时候在汴京建造一个公共图书馆,进京的举子可凭身份证明免费借阅,想来很快就能上手的。”

李放给出了解决办法。

有钱人,买本书也花费不了多少,他们肯定懒得去借阅的,自然会去买书。

家贫之人,借走之后抄阅一本,也花费不了多少。

只用这一个办法,瞬间就能在科场上将教育变革推行下去。

就算会引来抨击,可那又如何?

骂的人再多,除非他不想做官,不然不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去学习?

上行下效,很快这套东西就能在孩童蒙学中普及开来。

李放的详细解释,听的赵祯双眼放光:“此言甚好!之前我就有意变革科举,不重诗词,而侧重于策论法制,今日一论,更添信心,二者不妨并进,为朝廷多选拔些人才出来。”

“官家......”吕夷简叫了一声。

可看见赵祯那个样子,他知道赵祯已经心动了。

“算了,改就改吧。”吕夷简心中暗道,“总算官家没有急功近利的现在就要去冗官,老夫便赌上一次吧,希望我大宋能绵延万年。”

与此同时,他心底也有一个不能言说的想法。

若是真的能辅佐赵祯北驱辽国,西定夏贼,中兴大宋,将来他会不会也能在后世留下自己的大名呢?

大宋的中兴名臣,这个称号显然比北宋的某一任宰相要响亮的多了。

吕夷简起身朝着赵祯行礼:“既然官家主意已定,那老臣定效犬马之劳,辅佐官家成就大业!”

“好!”赵祯赶忙上前扶住吕夷简,“若早知吕公如此明理,朕该早一日将吕公带来此地的。”

说罢,赵祯哈哈大笑。

吕夷简则是无奈苦笑。

乐过之后,吕夷简看向李放:“李郎君,那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何,不知可有细则?”

之前只是笼统的说了下,具体怎么执行呢?

科举要改,可怎么改?改什么?谁来改?这些问题都要一一讨论。

李放边听边点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参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