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摇了摇头:“用你的话说,这些都是短命王朝,不可做例子,这明朝毕竟存续了二百余年的。”
“也对,那我就来详细给你分析一下!”李放打起了精神。
转身将电脑屏幕调整了一下,李放搜索出了那本《皇明祖训》。
“要说这朱元璋吧,确实是厉害,能从一介布衣,而成开国之君。历史上统一天下的皇帝,没几个比他厉害的。可或许也是因为起点太低了,有时候他看事儿,就是有些短视。”
赵祯将凳子搬的靠前些,务求跟上李放的思维。
“他如何短视了?”赵祯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出言发问。
同为封建王朝的皇帝,对于另一位同行的疏漏之处,赵祯自然想要引以为戒。
“就看这《皇明祖训》吧,朱元璋他竟然如此天真,妄想将大明后世几百年的人和事都给安排了。”
李放语气有些不屑。
“包括礼仪法令规矩等等等等,他一个人都要规定死,却忽视了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违背了历史的规律!”
关于这一点,虽然对朱元璋驱逐鞑虏的功绩很是认可,李放也不得不批判一下。
听到李放对父亲出言不逊,朱棣心中更是恼怒。
眼瞅着他马上要按捺不住了,然后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可惜朱元璋费尽心思规定子孙后辈,想保证朱明王朝的安定。可他不过才驾崩了几年,他儿子朱棣就拿着这本书当幌子,直接来了个靖难。”
李放指着屏幕上一条的信息:“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
赵祯细细看去,颇为惊讶:“这大明的藩王竟能领兵?这朱元璋不怕再来一次七国之乱?”
一旁的曹髦倒是不惊讶,若不是曹叡提防宗室,曹魏的宗室其实也能领兵的。
“所以啊,朱棣领兵夺了皇位后,就慢慢的把这个口子给堵上了。”李放耸耸肩。
之后,他简单的给两人讲述了一番靖难的始末,听的赵祯这个老实孩子目瞪口呆。
“这天子未曾下诏,这朱棣便以其父的名号起兵,这《皇明祖训》果然无用。”
赵祯颇为感慨。
先帝故去,其人的所有政令,都可被人任意曲解,哪怕是开国之君,也不例外。
对于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今他已是深有体会。
“竟出此无君无父之言!”朱棣再也忍不了了,起身便要出去。
“陛下!”徐妙锦小声拦住了他,“你不想听听他所言的我大明宗室之祸吗?”
听徐妙锦这么说,朱棣愣了一下,这句话还真说进了他心坎里。
自打他入主南京后,朱棣便忧心日后也有别的藩王借势作乱,又该如何?
后世儿孙没自己这么能打,不会落入朱允炆的境地吧?
所以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削藩?
听李放言辞凿凿的样子,要是他真能说个一二三来,点出宗室制度的弊端,倒也能给朱棣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思量再三,朱棣还是勉强忍了下去,不过他心底还是对李放十分不满。
目光阴森的穿过货架,朱棣心中盘算着接下来要如何对待李放。
这会儿,李放做出了总结:“权力是自下而上的,尤其是在开国之君身上,这句话更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句话一出,不光赵祯、曹髦都陷入了沉思,朱棣也暂时收敛了怒容,暗自点了点头。
对于他们这些皇帝来说,这句话的威力着实不小。
过了片刻,赵祯起身拱手:“受教了。”
曹髦也慌忙站起身来,似模似样的行礼。
“你们又客气起来了。”李放伸手架住曹髦,“你们也知道,这肯定不是我说的,我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赵祯正色道:“即便如此,若是你不言,我二人不知何时才能学到这些,儒学经典中可了解不到。”
“正是,兄长此言正如醍醐灌顶。”曹髦更是深有体会。
他颇为感慨的说道:“我空有一个皇帝的名头,可朝野群臣,四方镇将,全都认的是那司马师,我又如何能握住权力。”
两个人的吹捧,倒让李放有些不好意思了。
转过身子去,看着屏幕:“话题偏了,咱们还是来说说明朝的宗室问题吧。”
赵祯二人调整了下心态,也专心听讲。
后面的朱棣目光凛冽,也更为上心了。
“看这里。”李放鼠标高亮一段文字。
“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李放正色解释道:“奉国中尉,这是明朝宗室的最低等爵位,其子孙后代不再降等,俸禄约为每年二百石。”
“这有何问题?”赵祯有些茫然,“区区两百石俸禄,不过九牛一毫,比之我大宋官员之俸差之万倍,如何能拖累国家财政?”
李放摇摇头:“所以说啊,你们这些古人,就是不重视数学。”
朱元璋起兵之前没什么学问,后来渐渐起势之后,也是如饥似渴的学习。
但那个时候,他会学什么?
肯定学的是经世文章,儒学典籍,至于数算之道,他估计只会有所涉猎,而不会深究。
他想的很好,他朱明皇室子孙,世世代代起码都有个铁饭碗,不至于再落得他那个讨饭的下场。
而降等袭爵,也可以保证宗室的俸禄不会过多。
至于奉国中尉的二百石,在朱元璋眼中,这算什么?完全不值一提。
可他忘了计算,他十几个子嗣,通过几百年的繁衍,究竟能延伸出一个多么庞大的家族。
二百石并不多,可当它乘上巨大的人数,那就是天文数字。
李放给两个人科普一下指数增长的可怕。
接着他无奈的问道:“明朝的宗室,不能科举、不能经商,那这些天天指望国家养着的宗室能干什么?”
赵祯和曹髦摇了摇头。
“闲来无事他们只能生孩子了,有的甚至不是生一个两个的问题,而是三个四个乃至更多。经过二百年的繁衍,朱明皇室有多少人,你们应该可以想象了。”
说罢,李放叹息摇头。
哪怕有个人算一算,也能知道,全靠朝廷养着这些宗室,数百年之后,这是多大一笔开支?
可当时的人,只凭感觉,如何能知道这一点?
所以说,是朱元璋亲手埋下了这个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