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天天过去,柳安瑶和祁喻每天都会腻歪在一起。
当然了,祁喻很享受这种感觉,尤其是柳安瑶的主动,令他诧异。
她几乎每天都会主动询问自己在干什么,有时候没有一起吃饭,她也会“关心”自己吃了什么。
包括祁喻的课业,她也会很用心的监督他,每周都要有固定的几天时间拉着他到图书馆去学习。
祁喻的大学专业选的是计算机,他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其实很浅薄,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深耕进去的机会,这是起跑线的问题。
而如今可以在梦境里,有机会补齐这方面的空缺,他就选择了,当下最有前景的计算机专业。
在他有“深入分析”这样的天赋下,他可以很好的去钻研。
所以他需要对这整个行业,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了解,而这个就是需要他靠时间的积累来做到了。
不是一下子就能一蹴而就的,这相关的基础知识,他都是需要去积累起来的。
否则光有着“深入分析”,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你现在有一把万能钥匙,但是你连自己要解开哪一把锁头都不知道,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祁喻需要先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基础的系统性的认知,才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有多少的分类。
毕竟计算机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细分下去还有更多的分支,就像是大数据,人工智能,AI这些当前科技前沿的东西才是当下主流的风口。
其实在“这一生”,祁喻也可以通过写小说的方式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财富自由,但那样的话,他觉得未免有些无趣。
其实这种开拓钻研新世界的体验,还是让他挺有兴趣的。
他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去拓张一些“更宽广的道路”,就比如ai算法一类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的“深入分析”会很契合。
而且他渐渐的发现,其实“深入分析”也并不是万能的。
在他飞速的进步探索之下,他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议题时,“深入分析”的探索会变得非常缓慢。
这和他分析那些股票走势k线,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
就像是他一开始分析股票走线的时候,深入分析也不可能直接分析明天后天,甚至几天后的走线,最多就是某个比较短的时间段,能有个模糊的大致框架,给自己作为参考。
不过这个参考也的确是八九不离十。
可如果试图去分析更长时间线,更多参数的情况下,分析就会开始有些困难了。
他会有一种“脑子不够用”的感觉,如果强行去解析,脑袋就会有些疲惫,甚至吃痛的感觉。
而在他现在面对的一些ai一类的难题时,他的分析就开始有些捉襟见肘了,也会有疲惫感。
这让他知道,其实“深入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在之前面对一些简单议题的时候,是小case,但更复杂,更抽象的东西时。
那困难程度就会呈指数级的上升,并不是1+1等于2的那种简单叠加。
虽然这是个坏消息,但祁喻也有发现好的一面。
那就是,他惊奇的发现,深入分析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但在尝试坚持深入分析后,那种脑子继续运转,过载后的疲惫感冲上来的时候。
他确实会很难受,但那阵疲惫消失过后,他反而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的脑子,好像变得“强壮”了!
等脑袋的疲惫消除过后,自己再尝试去分析,就会发现,有了新的进展,尽管很微小,但确实真切有效。
祁喻猜测,脑子也是可以锻炼的,深入分析这个天赋,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一个外挂,可以透支自己的脑域。
而脑子的锻炼,就有点像是跑步运动一样,如果你每次跑步都是稍微感到累了就停下来。
那其实你的锻炼体力的效果是并没有多少增长的,顶多就只能说是活动活动四肢而已。
要说增长体力的锻炼效果,那是肯定没有的。
如果要真的从六分配速进步到五分配速,那一定是要经过许多次的力竭,每次力竭后的恢复积累多了,那才真的有进步。
就像是他现在的“用脑”一样,之前所谓的高考题,完全是小case,根本不需要他用完他脑子的体力,所以也就没更多的进步。
而现在在面对更深入的难题时,他原本的大脑体力就不是那么够用了,他需要更多的“进步和突破”,才行了。
虽然不够用,但祁喻发现这种“锻炼大脑”的方法,他也还是很兴奋的。
这种有明确进步的滋味,时时有正面反馈的机制,让他如鱼得水。
他现在主要面对的难题还是在于,知识面过窄,他没办法直接获取“大量知识”。
就比如他现在要了解某个行业,他必须得先自己去把基础知识补齐,通过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了解基础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
等了解的差不多了,他才能有开始分析的“资格”。
这一两年的时间,他就是在做这一方面的积累。
这种速度,其实真的已经很逆天了,但祁喻自己还不是很满意,毕竟这样的话,要彻底了解清楚一个行业,需要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过漫长了。
他现在才深刻的意识到,深入分析给自己带来的恐怖天赋。
绝对不是单单的炒股写题这种小儿科的东西,他如果深入去钻研,朝着某个领域去深耕。
完全可以触碰到这个领域内,当下最复杂的难题,并去尝试解决。
祁喻的天赋很快就被学校里某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看中,被他拉去一番交谈过后。
这位教授叫李道明,是国内很出名的专门研究ai算法领域的行家,也和国内的大公司都有合作。
他的见识和视野宽广无比,人脉和资源更是丰富。
李道明发现到祁喻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子,他的分析能力实在是有些让他吃惊,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接触这一行的学生。
这种天赋有着无穷的可能和未来。
他直接就让祁喻加入了自己的科研团队,研究某个ai智能对话算法的议题。
祁喻对此倒是蛮有兴趣的,有了正确的人去带领,自己在研究琢磨的大方向上就不会偏。
这种效率比自己去瞎捉摸要来的快多了。
而李道明也惊奇的发现,祁喻居然能在某些细分的研究上给自己提出很深刻且新鲜的分析。
这让他更加感到惊喜和诧异。
因为祁喻提出的洞见,是在原有的基础材料上进行的拓展和解析。
原本他对祁喻的希望就是跟着在身边,能有更多的见识,能把当下研究的这个课题整明白都不错了。
没想到他居然大大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而他更没想到的是,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祁喻居然给自己在现有的困境下提供破局的可能。
李道明对祁喻做了更深入的了解,居然发现他对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还不是很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能深入的帮助自己分析出很多的难题。
这让他尤其的震惊。
他很快就着手培养祁喻,帮他把很多周边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做了系统性的盘整,输入。
祁喻发现,果然有了这种深入浅出的整理归纳,他不用自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去到处了解。
他吸收的效率就会非常的高,非常有针对性。
李道明一方面惊奇于祁喻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更是惊讶于祁喻的吸收。
他的大脑似乎就像是台电脑一样,有着“存储”般过目不忘的本领。
很快他当下研究的ai对话算法,很快就有了重大的突破。
这种算法的进步突破能带来的不仅仅是科研上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国内几家大企业对此是相当有需求的。
它能作用在车企为了实现人车交互上,更加深度的智能和便捷。
大企业都会为了这样的技术而买单。
而这样的技术突破,祁喻可以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功劳,再加上被李道明这样的大力推崇。
他很快就在这行内有了不小的名气,年纪轻轻就有了这样的实力。
还被业内知名的人物大力举荐背书,这种待遇可实在是有些太过惊人了。
李道明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觉得祁喻的实力是被大大低估的。
而对祁喻来说,这种事情不仅仅是给他名气上带来了好处,他的财富也因此而爆速增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