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初的股份,在失意落魄的时候卖给了秦公子,而秦公子手里的股份,这些年也被稀释了不少。
而爱莉地产,这些年也做了不少项目,开发了好几个楼盘。
只是体量规模并不大,至少不是什么出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江川还有点认可度,出了江川就没几个人知道爱莉地产。
“问题不大。”
对于爱莉地产不出名这件事,陆景想的很清楚。
爱莉地产不出名,规模体量小,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老登在时间线的另一头疯狂拿地,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总而言之,爱莉地产不用他操心,老登会让这家“默默无闻”的小房开,变成碧桂园万达万科那种级别的大房开。
他需要思考的是另一件事。
随着爱莉系企业的逐渐增多,按照商业模式,现在就该成立“集团公司”了。
这也很符合逻辑。
毕竟爱莉系企业那么多,分散管理起来很麻烦,不如就整合成为“爱莉集团”统一管理。
陆景明白这个道理。
正常来说,肯定该成立集团母公司统一管理,只是他在等,等老登先做这件事。
老登如果不成立集团母公司,那他这边先搞了集团,回头是不是会产生冲突?亦或是出现两个集团,真假美猴王?
那可就坏了!
基于这个前提,陆景明白这个道理,却一直没有动作,他要让老登先做这件事。
值得庆幸的是,重生后的老登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04年的6月中旬,成立了爱莉集团。
这下问题解决了。
有了爱莉集团这个母公司,其他的诸如爱莉科技、爱莉传媒、爱莉地产、ELG俱乐部、沙巴克网吧等产业,均可以纳为子公司统一管理。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其中一个看得见的好处,自然是管理架构方面,有一个母公司会比一团散沙更好管理。
另一个看不见的好处,也是陆景读了总裁班才知道,原来成立集团公司后,还可以搞税务筹划争取税收优惠。
怎么操作的?
将A市的子公司利润,转移到税收更优惠的B市子公司,这样一来就可以享受B市的税收政策,少交点税了。
亦或是子公司A的业务是高新技术,税收相对优惠甚至是免税,子公司B的业务是税收很重的房地产,那也可以统筹规划一下,尽可能少交点税。
当然,说是这么说。
实际的税务筹划操作肯定没那么简单,即使陆景去总裁班学了这么久,还是没能搞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他作为集团话事人,只要清楚一个大概流程就可以了。反正最后执行都是手下员工们去做,又不用他亲自做账。
除此之外,成立集团公司还有另一个好处——提高银行授信额度!
只是陆景用不上而已。
一般搞集团公司,都是为了提高授信额度,用盈利的子公司捆绑亏损的子公司去找银行借钱,借到钱再来发展亏损的业务。
不然让亏损的子公司单独去银行借钱,大概率借不到,即使能借到,额度也没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