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昆提出让星耀电子生产彩电,也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的。
因为电子表的销售情况不是很乐观了,去年上半年随着生产线不断的增加,产能在不断的增长,到6月份时,达到了500万只每月。
这个产能里只有60万只是高端电子表,主要销售到国外赚取外汇,然后购买一些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和王建昆指定要的一些设备。
其他的440万只都是低端和中端电子表,都是销往国内市场的。
虽然国内的手表需求量大,可是每个月都有4百多万只的电子表投入市场,在度过了前几个月的热销后,到了11月份,销量已经不再增长了,仓库的库存也在慢慢增加了。
幸好这时候电子游戏机的销量在慢慢起来,陈兴东及时的调整了工厂的生产,将一部分电子表生产线转产了电子游戏机,才没造成电子表库存堆积。
虽然到了年底因为结婚人群增加,销量起来了一些,可是陈兴东和王建昆都预判到了83年的情况,按照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全年新婚对数预计是2400多万,如果全部购买电子表,那也才4800万只电子表的需求。
可是这是不可能达到的,里面有一大半是农村人结婚,很大的可能是不会买电子表的,最多也就买一只作为聘礼,毕竟这几款电子表的价格相对于目前农村的收入来说还是很昂贵的了。
而王建昆也不想降价倾销降低电子产业的利润,因为要保持今后的竞争力,他一方面给工人开了远高于市场的工资,另一方面也在让人进行技术研究,投入是非常大的。
所以电子表的产能只能是不断的压缩了,或许到年底,只会保留高端电子表的生产,那些低端生产线或许会找一些小型国企合作或者直接卖给他们生产线,让他们去生产。
现在星耀电子已经能够稳定量产10微米芯片,3英寸晶圆也能够稳定量产,目前招募的科研人员正在攻关6英寸晶圆的生产。
王建昆一方面让星耀电子的母公司星耀集团在海外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一方面也借助智子的计算和模拟能力,给正在攻关6英寸晶圆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按照王建昆以前的做法,肯定就是全套技术都直接拿出来了,让智子用量子计算把技术都模拟出来然后他再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的测试。
现在他已经懂得利用资源和如何培养人才了,他在一些科研攻关上主要就负责把关,把那些明显不成功的方案毙掉,同时也提供一些高级设备,辅助科研人员进行试验。
而6英寸晶圆的量产工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进行,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再过几个月应该就可以开始搭建正式的生产线了。
用上6英寸的大尺寸晶圆后,生产效率会翻几倍,然后生产成本就能大大降低。
这些常规的产品王建昆并没有用一些黑科技比如石墨烯和超导材料,工艺路线跟国外的相差不大,所以要跟国外竞争,在生产效率和成本上就要达到跟国外公司相近的水平或者超越他们。
等到彩电项目上马后,那么个人电脑也就顺理成章可以生产了。
因为主要的芯片生产技术已经在香港那边准备量产了,内存也在组建生产线打算开始生产。
硬盘技术王建昆也通过海外分公司拿到授权,然后他也通过智子的优化设计,得到了比西部数据公司的硬盘技术更好的。
相应的高精度设备他也在婺源的基地制造出来测试过,等过段时间,他将看情况是把设备发往香港还是特区。
芯片,内存和硬盘这三大件已经准备好了,显像屏有彩电生产线可以生产,到时候看情况分出一部分产能来进行生产,电路板生产线也不难,能够生产彩电的,就能够生产个人电脑的。
至于键盘,电源,电源线等一些小件,可以找相应的配套工厂,这些工厂在广市周边都不难找到。
这第一款个人电脑王建昆打算对标IBM的5150,采用一体机的造型,不过系统会采用智子帮忙编写的中文系统,里面会预装郎骏建开发的文字处理软件,和他优化后的数据处理软件。
当然也会出英文版的,打算往第三世界国家推销看看。
有可能的话,推箱子游戏也会预装到电脑里,购买电脑可以免费玩游戏了。
而一些其他的软件就要提供购买软盘来安装了,目前王建昆给微机培训班的成员安排开发的是CAD软件,今后一些其他的功能软件和工业生产领域要用到的软件也会陆续的开发出来。
到时候,通过软硬件协同发展,至少国内市场方面肯定是可以竞争过国外的那些公司的。
而王建昆选择在1983年下半年开始推出量产型的个人电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个人电脑在70年代就有公司开始研发并上市销售了。
比如在1976年4月,苹果公司就在加州的家用计算机俱乐部上展示了Apple I,由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设计并手工打造,主板裸露在外,需连接电视机作为显示器,功能十分有限,当个高级玩具还行,用于办公还做不到。
然后在1977年,苹果公司在Apple I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和改进后推出了 Apple II,它设计了塑料箱,有能力显示彩色图形,更有可扩展内存和 8个扩展插槽,整数基本硬编码的光盘,更方便编程,还可以使用两个游戏手柄和演示盒。Apple II一直被苹果生产,直至 1980年。
王建昆通过收集的一些商业情报,知道苹果公司还在积极研发,按照推算,其在今年将推出图形界面的计算机,各软件将不再只是一个个代码和输入输出框,而是那种适合人眼观看和操作的图形,会配备鼠标用于点击操作。
而另外一家叫做施乐的公司在1973年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发明了施乐奥托电脑,它首次使用了桌面比拟和鼠标驱动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虽不是商业产品,但对后来的个人电脑设计影响深远,如苹果 Matosh和第一的 Sun工作站等。
然后其在81年推出了做施乐之星 8010信息系统,这是第一台使用图形化桌面的商业计算机,创新性的开发出了文件夹和图标样式,它让电脑首次变得人性化。
革命性的施乐 Alto电脑用上了鼠标和位图显示器,而施乐之星在商业量产 Alto电脑时意识到图形界面能让未经专业培训的办公室人员更轻松使用电脑。
而这两家公司发布的电脑虽然有很多创新,很多革命性的设计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门槛,但是对于工业化生产电脑来说,还没有达到降低成本和降低制造难度的地步。
但是当IBM的5150推出后,个人电脑这个产业才算是迎来蓬勃发展的时刻。
因为IBM为了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开放了整个产业链,允许其他公司开发IBM兼容机。
这一政策已经在去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王建昆查看到的资料,美国和欧洲此刻已经有20几家生产PC的电脑公司,都纷纷推出了各种性能的PC。
由于生产群体的扩大,PC行业已经开始在内卷了,有在营销上发力,创新销售模式的,有在产品性能上发力,给零部件企业提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
配套的软件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系统和各种功能软件,不过王建昆查到的信息来看,软件公司中还得是微软厉害,成为了IBM的系统供应商,所以出厂的IBM电脑都会预装微软的系统软件。
而芯片企业中,英特尔公司又比德州仪器公司取得了领先地位,他跟微软和IBM结成了隐形的联盟,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