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九章: 未来作战模式(1 / 2)松果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那台笔记本电脑上,看着在朱耀坤的操控之下,不断变换的,由那台无人机前端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快速的闪过。

朱耀灵也慢慢的回忆着后世的一些事情,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那时的世界上还是战火不断,斯拉夫兄弟生死鏖战了两年多,死伤无数。

中东地区各方支持的武装力量,不断的在和鱿鱼进行着拉扯,巴勒斯坦地区的灾难让那里已经成为了人间地狱。

那些年的战争中,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快艇全都大放异彩,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大毛的战舰被二毛的无人快艇击沉多艘,自家机场也被二毛和北约的无人机突袭而损失惨重。

而陆战之王坦克,在面对无人机时,两边竟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两边竟然都玩起了在坦克上加防护罩的乌龟壳战术。

把一个新时代的高科技战争,都给打成了一战的对峙战争。

这一个新课题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头痛,可大陆却是在不声不响中,把自家的无人装备给玩到了极致。

海陆空潜天,这五大战争空间领域,已经被大陆全都给占满了。

而现在这个世界中,按着时间线,虽然各国有都有自己的无人机计划,但眼前走到最前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美国。

在几年后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先锋”无人机第一次亮相,虽然因为“战斧”巡航导弹的大放异彩而没有显得特别出彩,但是它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而“战斧”巡航导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大型的无人机。

只不过它相对来说更加智能一些。

随着美国对无人机的研发不断深入,到后来美军的无人机系列从战略级的MQ系列如“捕食者”“收割者”,到XQ系列的“女武神”忠诚僚机,到RQ系列的“全球鹰”。

还有小型、微型的“雪雁”“黑黄蜂”等。

在朱耀灵上辈子的那个世界,只有大陆和美国才可以说是站在了无人武器的巅峰之上。

可是如今朱耀灵也在这个领域先踏进来了一只脚,那么在未来也就多了一种可能。

不过只是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行,现在看港岛朱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可是朱家的根基还是太过薄弱,自己现在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除了自己在一些事物和事件上占了先手之外,还和现在的国际形式是分不开的。

两极对抗,三国争霸,自己这条小鱼在这之间借着时局左右逢源,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可是当时局变化之时,自己还能够在这中间游弋多久,就是个很难说的问题了。

而这个世界上的最底层逻辑就是武力,没有武力的保证,任何事物都是镜花水月,虚幻泡影。

而想要自己的武力能够快速的提升,还是要和大陆在这方面加强合作,毕竟大陆的技术底子可是非常深厚的,现在不过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有所侧重,而暂时压制罢了。

至于和美国合作,朱耀灵想都没想过,如果在这方面去和美国合作,那只能被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给吞的一干二净。

他们现在正是强大的时候,与他们相比自己根本就没有谈判的本钱,只有和大陆合作自己才能有着平等的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自己现在和大陆的海陆空三军的关系都非常不错,自己还有着对外军事装备的销售授权,那么在进一步的技术合作上也就有了先天优势。

想到了这里朱耀灵心里也就做下了决定。

这时海面上的那架无人机已经在由十艘高速舰艇作为坐标的二十公里长的区域内飞了几个来回了。

朱耀坤这时说道:“老四,我的小家伙要返航了。”

朱耀灵闻声,也抬头看向了天空,只见那架小飞机正在开始减速,慢慢的向着海面接近。

不大会,这架小飞机下边加装的,在水面上起飞降落时使用的浮筒,开始和水面接触滑行,并在螺旋桨的推动下开始向着游艇靠近。

而游艇上的工作人员也下去了两个人乘着小艇,把安装在游艇上的临时吊机上的吊带套在了小飞机的机身上。

随着吊机的电机转动,小飞机被平稳的吊了上来。

朱耀灵此时也来到了这架小飞机的旁边,看着这个和大型航模似的小飞机。

两米多长的机身,两米左右的翼展,双斜垂尾,上单翼布局,后置活塞式发动机动力,推力螺旋桨。

机头下方有一个可以一百六十度转动的摄像头。

朱耀坤看着手下的工作人员都在对这架小飞机进行着进一步的检查。

就对身边的朱耀灵说道:“老四,这架遥控无人机样机,现在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

它的最远航程是八十公里,要想达到他的最远遥控飞行距离,需要地面得有一个车载的信号发射车来配合才行。

如果没有信号车,那就得人背着一个信号发生器,来增强遥控信号,不过这个距离也是有限的,在平地最远不会超过十公里,如果人是站在山上,面对平原,也不会超过二十公。

毕竟人背着的这个信号发生器的功率是有限的。”

朱耀灵听后,点了点头。

对于这些地球曲率,发射功率的基础知识朱耀灵还是知道的。

朱耀坤这时接着说道:“这个小东西的现在的最高升限是一千米,最高航速三百公里

除了电视信号引导之外,还有一个探测距离在三公里的小型雷达,这个小雷达就是个雷达小型化的测试品,现在还不成熟。

而我们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现在还没有完成长距离小型化的突破,这一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才行。

不过你对我说过的其他那些探测手段,我们也都有团队在进行研发,进度虽然不一样,但是都还是取得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成果。

可是对于无人机进行无线联网,让每一架无人机都能成为一个战斗节点的功能,现在来说还有很多困难。

虽然在1969年美国军方就完成了军用阿帕网的建设,在1983年也确定了tcp/ip协议,但是对于数据的大量快速传输,以现在的技术条件,还是有很多的限制。

虽然我相信你说的那种,通过集群网络进行互相连接,互为节点指挥的无人机群一定会出现。

但是对于现在来说,还是有很多的路要走。

我想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可能会有雏形出现,不过这也不好说,万一有了什么技术性的突破,那就可能快速的提高这方面发展进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