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八章:历史渊源(1 / 2)四塞守关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李同化、周仁恭既然对此事已经定性,郑钧山认为自己不妨专业一下,当然他也知道隆庆帝召他来此就是要听一听他的专业意见的。

因此随后他轻轻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比如说这织场,臣做过统计,全国军士仅四季衣帽布麻所需银子就达四百余万两,若是他们能产出三分之一,仅成本上就可节约百分之十,约十三万两,更何况我朝对织品的赋税是其售价的百分之十三,他若生产价值一百万两的织物,朝廷就能又收十三万两的赋税。”

而在此时物品稀缺,绢布、绫罗绸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当银子使的。而在贾琮做小人书的时候,他们就有生意上的牵连,是极为知道贾琮的经济能力的,因此说到这里郑钧山已是怦然心动:“这要是掺和进一股……”

而隆庆帝悉读前明历史,又了解当朝税收情况,前明是江南民间大的织户竟有织机三百余张,顾工达六百余人,日进斗金,这个情况他是了解的,当朝收多少赋税他也是清清楚楚。

也因此听到这里隆庆帝也是怦然心动,已经有了想往宛平派出税监的想法了,当然现在还是空中楼阁,隆庆帝认为此事可以稍微延后。

因此随后隆庆帝说道:“郑爱卿言之有理,看来开织场确实可行。另外他还想开矿,李爱卿,你认为是由户部出资开好,还是由私人出资的好。”

在开煤矿这个问题上,出于现实的国库状况,隆庆帝是倾向于私人出资的,但这毕竟牵扯到家国的利益,他还是想听一听李同化等大臣的意见。

李同化却是明白隆庆帝这话的背景,大虞对天下矿山的管理也是传承大明,大明对天下矿山铜、铅、锡、汞、硫、眉等最初也是如盐铁一样,实行国家运营,但后来除盐铁外,其余各矿国有制的弊端显现,官员贪墨,生产上不计成本,居然导致了亏空。所以后来才放任私人运营,只是加大了税收的力度,从宮里派出了大量太监做矿监。

而在对天下矿山的管理上,历史像是一个循环,因为晚明矿监重税贪墨,搞得地方不得安宁,所以大虞建立后,吸取大明教训,干脆将天下矿山的开采权收归了朝廷,绝大多数矿山由朝廷运营,但是现在承平已久,朝廷运营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那就是朝廷从矿上上收不到多少银子。

更何况现在大虞财政紧张,现在又面临着赈灾的事,哪里有什么闲银搞矿去。此时京畿一帶并没发现露天矿,都是深井矿,就是最浅的矿井开采也需二三万量银子。

而隆庆帝此言,李同化估计只是隆庆帝要改变矿山国营的政策,为寻求他们的支持。

因此闻言李同化缓缓说道:“启禀皇上,前明之时,国家出资,弊端颇多,甚至入不敷出,而后不得已为私。而纵然前明时矿监不法,祸乱地方,然诸矿尚能运行。而此又是非常之时,老臣认为可以由私人出资实可行也,朝廷只要由户部派出税使即可。”

“李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贾爱卿还要朝廷扶持,李爱卿认为该如何扶持?”

“陛下,贾大人此言,臣以为是贾大人恐筹银困难,而作由朝廷分担之举。故臣以为朝廷也不必过度帮之,只给他些粮食罢了。”李同“”化说道。

不给贾琮银子,自然很合隆庆帝的心意,但还要寻求共识,于是点了点头,向周仁恭问道:“周爱卿,你以为呢?”

“启奏皇上,臣附议。只是微臣还有两点意见。”周仁恭躬身回道。

“爱卿请讲。”隆庆帝说道。

“臣以为,贾大人既如此请求,银子或有不足之处,为使贾大人之策尽快落实到实处,微臣以为其矿监之税可分年交之。另外此策也可在大兴、垦利、苍远,牛仓等京师附近府县行之,以免宛平流民过于集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