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NBC成分复杂的影片,其他影评都是叫好不迭,甚至是将林无攸吹到天上去。
来自北美毒舌评论家丘奇.欧文。
【林无攸是个很惊人的导演,请允许我使用‘惊人’这个词汇,每次当我觉得他将止步于某个阶段或为此困顿之时,他总会给我个截然不同的全新体验。
该怎么形容《盗梦空间》这部电影?
商业与艺术性的集大成之作!
林无攸是个艺术片导演,我非常喜欢他的《爱》,那是我见过对死亡与爱情描述最得体的电影,他用近乎于冷漠的镜头描绘出那个故事,配得上金棕榈的荣光。
林无攸也是个商业片导演,《加勒比海盗》的七亿票房成就了这位好莱坞新秀。
而这部电影正是他在两者之间做出的完美平衡。
恐怕也只有在商业与艺术都达到顶峰的鬼才导演,才能做出这么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来。】
这位惯例毒舌的影评人难得夸赞什么家伙,林无攸属于是破天荒的那位。
在简短的夸奖之后,他便切入了正题。
因为是发布在专业的影评杂志上,他所点评的方面也相对专业。
【林无攸第二次进行非线性叙事,完成性与复杂程度都比《致命ID》做得很更好。当然,我本期并不想谈非线性叙述,而是想多重层次的现实与梦境。
当观众被展示一系列非线性的情节片段时,他们需要分析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和时间顺序,思考和推断每个回忆和闪回揭示的讯息,以构建完整的故事线索。
他们还需要推断情节发展,特别是在故事中的梦境层面,由于存在多个层次的现实和梦境,观众需要判断当前场景发生在哪个层次、以及不同层次的互动和影响。
发现了没有?林无攸在使用各种技巧拉动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提升了观影体验的深度和满足感,让每一位观众都认为这份电影票钱没有白花,甚至于非常乐意第二次掏钱观看。
不同层次的设定和叙事结构是电影的核心特点之一,通过多层梦境的设置,将故事分割为现实、梦境层和迷失域。
最妙的一点在于,哪怕林无攸给出这么多的设定、这么多截然不同、迥异于其他电影的设置,观众们也会很容易接受,并且被整个设置拉着向下思考。
就比如说我在看完电影之后就跟伴侣就‘庄生究竟死没有死’产生了强烈争执。
同时,我也忍不住对林导镜头下的东方文化产生好奇心,已经报名《孔子学院》,希望他们能解答下林导在主角名和其他地方的异域设置。
最后,也请允许我说句公道话,有些媒体批评林无攸报复性太强,仅是因为上部电影的故事线简单便要在这部电影找补。
我认为这类话语具有很强烈的歧视态度,林导的上部电影虽然看上去简单,实际却富有自创的模板性。
听说林无攸还总结出属于商业片的三幕式结构,真希望他尽快出版这本书籍,给好莱坞其他压根不会拍电影的导演们打个样板。
哪怕注定要拍一部商业片,我也希望这部商业片足够简单易懂,至少要让人能看得下去。】
丘奇.欧文自己也未曾想到,随着《盗梦空间》持续席卷北美,他的影评也被一次又一次地转载并引用。
辛辛苦苦做了数十年的影评人,却抵不过蹭下《盗梦空间》的热度。
他在一边美滋滋收钱的同时,也陷入对自身前途的痛苦挣扎中。
媒体们的大肆宣传,专业人士的不断推荐,这让许多还没有进入电影院的观众们跃跃欲试。
比如说海莉·邓菲,一位愚蠢但实在美丽的校园女王。
她在放学之后迫不及待地拉着妹妹,艾利克斯·邓菲,跑来电影院排队。
艾利克斯双手抱胸:“我以为你只喜欢愚蠢的mean girl类电影,没想到你居然也会对《盗梦空间》这种烧脑大片感兴趣。”
海莉对妹妹的攻击不为所动,甚至还优哉游哉地来了句,“你究竟要不要陪我一起去?”
艾利克斯紧张地推了下黑框眼镜,“是你主动邀请的我,请稍微有点尊重。”停顿了一下,她又按捺不住兴奋询问,“你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电影?”
“哇哦,你真是很迟钝哎,”海莉诧异回答,“《盗梦空间》是整个学校最流行的电影,每个孩子都在讨论它,我简直不敢相信你却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你究竟被孤立到什么地步?”
“……”
艾利克斯听见真相后也很绝望。
别人是扎心了老铁,她是扎心了老姐!
在国外,《盗梦空间》是学生们中的流行单品;在国内,《盗梦空间》是一款在高校流通的必备品。
很多时候,大学生们不会单独前去观看,他们会成群结队地跑去看,然后找个地方进行讨论,如果讨论结果不如意,又会重新去看第二遍。
有着如此另类的观众群体和观看方式,《盗梦空间》的票房走势也相当得不走寻常路。
在北美市场,首周便登录了3729家电影院,换来了首周票房六千两百万美元的好成绩,荣登那一周的票房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