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后,奥德彪风油精工厂已经正式运转起来。
至于风油精瓶子,很无奈,布隆迪完全没有相应的生产商。
奥德彪只能通过皮内多老板联系了卢旺达那边的玻璃瓶制造商,定制了一批10ml和20ml的小玻璃瓶,从那边用货车运过来。
幸好两地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货车运送也挺方便的。
现在工厂规模不大,也就只有一条生产线,理论上每小时大概可以生产500瓶风油精。
工人两班倒,每天生产线开工16小时,每天工厂的日产量就是8千瓶左右。
当然,这只是理论数据,现在所有工人还都是新手,生产线速度肯定没有那么快,现在的日产量也就三四千瓶。
产量搞定了,就该考虑定价了。
虽然在华夏风油精就是3块钱一瓶的廉价货,但那是依托强大的工业体系压下去的价格,奥德彪肯定比不了。
奥德彪粗略算了一下成本。
自己花了150万布朗买了一座山头,有效期10年,也就是一年15万布朗。
建造工厂奥德彪花了4000万布朗。
100个工人日薪750布朗,之后还会涨,算它平均800布朗,一年就大约支付3千万布朗。
加上雷马纳的工资,光工资这一块一年成本大概有4千万布朗。
华夏那几个技术工的工资不用算得太细,他们大概只在布隆迪待一两个月就会回华夏,所以那是一次性投资。
原材料的话,目前薄荷和桉树叶等材料基本是免费的,其他辅助材料由华夏那边承担。
后续奥德彪可能会自己大面积种植薄荷,如果都换算钱的话,首批原材料成本大概也有3千万布朗。
还有生产过程中的水电消耗,每月可能也需要几十万布朗。
杂七杂八算下来,固定成本,也就是建造工厂+首批原材料+其他杂费,约有7千万布朗。
变动成本,也就是每月运营成本,人工加水电大概是350万布朗。
风油精日产量8千瓶,一个月产量24万瓶。
算下来一瓶的成本大概是200布朗一瓶。
这个成本和华夏生产的成本其实差不多,主要是人工比华夏那边便宜近10倍,抵消了原材料昂贵的运费。
至于定价嘛。
奥德彪决定不参考现在华夏那边的价格,现在那边竞争太激烈,一瓶价格定价3块钱,纯纯赚个血汗钱,没啥意思。
他决定参考前世的价格,前世风油精火爆非洲的时候,定价差不多是在50块钱人民币。
50块钱都能火爆非洲的话,现在早了十多年,那奥德彪把10ml的风油精定价在30块人民币不算过分吧。
30块钱人民币差不多就是4000布朗,加上分给经销商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