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只能做不能讲(2 / 2)五指毛桃炖猪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子敬解释说道:“要是每个月给每名群众供应4斤猪肉,一家五口就是20斤猪肉。”

“1块钱一斤的猪肉,每个月要花20块钱吃肉,这个钱没多少户人家能拿得出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工资收入大幅增加的希望不大,那就只能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了。”

“如果一斤猪肉只要5毛钱,20斤猪肉就只要10块钱了,每个月10块钱吃肉,还是有好些家庭能拿得出来的。”

“当然,我说的是大城市,我没说乡下。”

李组长最后找补了一下。

孟茂生觉得花10块钱吃肉还是太多了,实际上还有很多家庭拿不出来。

“每个月每人供应1斤猪肉,一家五口人,买5斤肉花两块五毛钱,这样更为合适一些。”

李子敬没有争论这个数量,“不管它是一斤还是四斤,想要5毛钱的猪肉,首先要把养猪成本降下来。”

孟茂生赞同道:“你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即使达不到5毛钱,能6毛、7毛、8毛钱一斤也是很不错的。”

“你们研究的猪饲料要是成功了,就给全国人民立大功了。”

尹研究员坦言道:“猪饲料的作用有限。”

“养猪成本的下降和生猪的品种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优秀品种的生猪比较能吃,比较能长肉。”

李子敬扇着大蒲扇,随口道:“我们有想法又能掺和的也就是猪饲料了,至于生猪的育种,那是畜牧研究所的事情。”

孟茂生鼓励道:“大家一起努力。”

“我听人说,我们从瓯洲引进了好几批白猪,那些猪就挺能吃挺能长的。”

搞宣传工作的人,消息比较灵通。

尹研究员用了孟茂生比较能听懂的词,“直接养外国的猪不太行,那些猪不太吃植物茎叶这些青饲料。”

“抗病力弱,容易得病死亡,产仔数量比较少,肉质也很一般。”

“外国的猪需要和咱们本土的猪杂交出第二代、第三代,选育出拥有两种生猪优点的猪进行扩大养殖。”

我们的本土猪优点很明显,抗病力强、耐粗饲料、产子率高、肉质风味好;缺点也很明显,生长速度慢。

1950年,我们就开始小规模的引进苏国的大白猪,进入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原产瑛国的约克夏猪。

苏国的大白猪来源于约克夏猪,约克夏猪的形成过程也有我国华南土猪(黑白花猪或黑猪)的参与。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比我们认为的更紧密。

看完了猪,孟茂生提议道:“现在去看蚯蚓养鸡?”

李子敬自无不可,“就在隔壁,我这就带你过去看。”

孟茂生闲聊道:“鸡要是能多产鸡蛋,对于社员提高收入还是很明显的。”

农村很多家庭平常的现金收入来源就是卖鸡蛋。

李子敬实话实说:“利用蚯蚓养鸡,实际挺麻烦的,可能不太适合个人,比较适合规模养殖或者是好几户人合伙。”

这次是戴眼镜的孙研究员补充道:“鸡吃多了活的蚯蚓容易得病。”

“大量使用蚯蚓养鸡养鸭,需要高温杀菌消毒了才能喂,也就是要先煮熟了。”

孟茂生有些失望,“还有这样的麻烦事。乡下的燃料有些紧缺,用蚯蚓养鸡养鸭可能不太好推广。”

李子敬再次补充道:“更关键是那口铁锅,单独一口锅用来煮蚯蚓,蛮奢侈的。”

“跟人一起共用一口锅,人也可能得病。”

孟茂生皱眉道:“算上看病的花销,那还得倒贴钱。”

养蚯蚓的地方有遮阳棚,几人都摘下了草帽。

找了一把小铲子,孙研究员轻轻翻开潮湿的土壤。

孙研究员讲解了一些养蚯蚓的注意事项,一切都是还在摸索,也没多讲。

看到密密麻麻的蚯蚓,好些人都会觉得瘆得慌。

孟茂生就觉得头皮发麻,心里是后悔了的,调研工作要做,是硬撑着看完的。

李子敬笑着夸道:“老茂,你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

“最近有好多生产大队的人来参观,他们当中有好些人都不敢多看这些密密麻麻的蚯蚓。”

已经看完了,孟茂生整个人也镇定了,心里有些小得意,自认为经受住了考验。

孟茂生泰然自若道:“不至于吧?茅坑里的蛆虫更多。”

李子敬微笑道:“一长一短还是有些区别。”

“做工作,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去克服它,战胜了它,自己也就进步了。”

孟茂生这话也算是刚才的切身体会。

李子敬不同意道:“老茂,这次我要跟你唱反调了。”

“有些是生理上的客观困难,不好克服的。”

“比如生孩子,你再怎么克服,你的肚子也怀不上孩子。”

孟茂生笑呵呵道:“困难不一样嘛。”

“你说的这个困难是不切实际的困难,要人去克服就是教条了。”

“害怕,这种情绪还是可以克服一下的。”

“战场上,谁都会害怕,因为害怕就逃避躲开?不行的,要吃败战的。”

李子敬称赞道:“不愧是市里的大干部。”

“你这一套,我要学走了,以后用来说服那些有畏难情绪的职工干部。”

孟茂生好笑道:“我也是从别人那学来的,你要用就随便用了。”

一行人边聊天边去看沼气池。

五星食品后续新建了三口沼气池,一共六口,都在不同的发酵时间点。

又有孙研究员提供的各项汇总数据,孟茂生算是了解得够细致的。

李子敬笑吟吟道:“经过了我们的试验,还有京城郊区生产大队的小批量试验。”

“沼气池即使发酵得不好,也就是产的沼气少,不会造成其他危害。”

“我觉得这项技术差不多可以全面推广了,我就想到应该先请你过来帮忙把把关,找些我们没发现的问题。”

孟茂生手里翻看着资料表格,“你办事,我放心得很。”

“你跟我说,沼气池技术成熟了,我立马就过来了。”

李子敬邀请孟茂生前来实地考察,是打算借住孟茂生的能量,加大沼气池技术的推广力度。

靠生产大队的人口耳相传还是有些慢了,他想趁今年冬天到来之前,大力推广一波。

孟茂生征询道:“这些资料我带回去慢慢看?”

李子敬随口回应道:“本来就是准备留给你带回去的。”

“场部办公室还有两份誊写好的,你也一起带回去给其他领导看看。”

孟茂生满意道:“安排得很周到。”

李子敬笑道:“邱昌吉抄写的,功劳是他的,抄错的责任也是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