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显得唐根生的入住没有为邻里间的和睦起到任何作用了。
刘婶儿和魏家婶子隔着院子比划了两句,话里意思也提到了唐根生。
大概二人并不知道这一刻唐根生正搁家里呢吧。
最后是刘利昆和张康来出院子的声音,跟刘婶儿打招呼,垂花门附近,还跟达子叔遇着了。
唐根生觉得自己一夜之间,仿佛比过去更加耳聪目明了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这一夜,他睡眠挺少的,还输出了不少的身心精华。
只是他此刻依旧倍儿精神,丝毫没有困顿的迹象。
外间屋的大铝锅内有了翻腾的声音渐渐响起。
唐根生放下钢笔,起身来到炉子旁,煤钩子勾起炉盖将炉子盖严实,铝锅又再次蹲在炉盖之上。
这是家中点炉子时最方便且有效的保温方法。
唐根生从橱柜下面拿出一层锅篦,放了三个千层戗面大馒头,盖上锅盖闷住。
系统商城里买的千层戗面大馒头其实不硬,也不干。
放在热锅里用蒸汽溜一溜,很轻松就能蒸透,变得煊软。
回屋继续码字中。
外面院子里从人声杂乱,到零星,再到恢复安静,只是半个小时左右。
京城的冬天又干又冷,四合院是平房,也不避风,西北风吹进院子里都是打着旋儿。
除了必要的去茅房外,都待在自个儿家里不想出门。
外面天太冷,出去两三趟,就会觉得饿。
居家的老人和妇孺,都会尽量不动弹,也是一种节省粮食的方式。
唐根生写完了这一沓信纸,也恰好写到了【灵魂与不朽】这个大章节。
停笔,顿住。
“唐根生同志,唐根生同志在家吗?”
罗慧珍是北新桥邮局的一名女邮递员,也是建国后第一批女邮递员,恰好负责南锣鼓巷这一片区。
她工作积极认真,为了把信件、报纸送的更快更好更准,每天五点就出门上班,一天平均要跑黑芝麻胡同三趟。
唐根生跟她见过几次,是熟面孔。
每天6点40到45分之间,她雷打不动会来院子里送报纸,按她的说法,七点钟要把所有的报纸都送到。
并且不管刮风下雨,保准每日三次信一趟报。
她是这一片最受欢迎的邮局邮递员。
“罗姐,我在家呢。”
罗慧珍51年参加工作,去年还被评为了京城市级劳模,大了唐根生四岁。
性格爽朗,亲和力MAX,跟谁都是笑脸相待。
唐根生小跑着出屋,迎出月亮门。
“有你的信,还挺厚实的,估计是杂志……你先打开看看,里面应该还有张汇款单。”
罗慧珍是技术熟练工,瞅一眼戳就能分辨出信内装的东西。
汇款单是凭证和票去邮局柜台办理。
当面拆开验收最稳妥。
罗慧珍的提醒和建议,显得她又热心,又全面,还避免了一些偶然事故的发生。
“真有汇款单呐,唐根生同志,您拿了户口本和这个单子,去咱们邮局柜台领就行,地方在哪您知道吧……”
不愧是劳模,附赠了办理需求和地址检索。
这种热心负责的劲头,她不是劳模谁是劳模。
穿堂中院的一侧,有身影一闪而逝,唐根生心头一动,加快了交接的流程。
“谢谢罗姐,进屋喝杯水歇息一下吧?”
“不了,不了,还有好多信件要送呢,你快回去吧,记得去邮局的时候带户口和单子,一件都不能少呀。”
罗慧珍临走,还不忘多叮嘱唐根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