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一个‘梁楚豪侠’的身份,以及一个‘先祖曾为楚将’的家族过往,那在场众人,大概率依旧不会认识郑当时是谁。即便是认识,也只会为之不齿、不屑与之为伍;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向郑当时投去崇拜、嫉妒,却又略带些疑惑地目光。
在场众人,不说是人均家世显赫,却也至少是人均略有贤名。
至少都是有点学识、本事在身上,且以‘仕汉’为目标多年的精英知识分子。
对于这些人而言,郑当时这个人名最耀眼的身份,是当今刘荣曾经的太子舍人!
没错;
先祖曾追随项羽,且在汉家建立后,不愿直呼项羽名讳为‘项籍’,自身又是上不得台面的‘游侠’出身的郑当时,曾在先帝年间,被任命为当时的监国太子刘荣的太子舍人。
所谓太子舍人,便是太子宫属官、储君班底中,最常见的一个职务。
除了太子詹事家令、中车属令下一代宦者令、中盾卫亲卫统领外,绝大多数太子班底,最初都是太子舍人的职务。
照理来说,曾经的监国太子,当下已经贵为天子,郑当时这个曾经的太子舍人,也应该像无数的前辈——如先帝的太子舍人张欧、周仁等,成为当今刘荣信重的肱骨心腹。
而现在,郑当时却出现在了这里;
出现在了这处除小厮外,几乎尽由科考士子塞满的酒肆当中。
这意味着曾经的梁楚豪侠、当今刘荣太子时期的班底羽翼,也同样打算参加今年的科举。
没人知道这是为何。
没人知道郑当时,这是脑子瓦特了,还是在当今刘荣那里失了恩宠,亦或是在太子宫残酷的竞争当中被淘汰。
但大家能立刻确定的是:本次科考,有一个曾在当今刘荣身边伺候,对当今刘荣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且曾经正儿八经在长安做过官的人!
且不论这个人现在混得怎么样、怎么就沦落到要科考的境地——单就是这个人的来历,就足以让众人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郑当时……”
“郑当时………”
人群中,立时便有几人不着痕迹的低下头,在心中牢牢记住了这个人名。
——梁楚豪侠、故太子舍人郑当时!
本次科考的第一大热门,或者说是焦点人物,也随之浮出水面。
“鄙人,主父偃yǎn,齐郡临淄人氏……”
郑当时之后,又站起来一名身材消瘦,眉宇略带阴戾的男子;
只是考虑再三之后,主父偃终还是按捺下介绍师承、学说的想法。
——长短纵横术!
这个学说在这个时代有多异类、有多不受待见,主父偃从小到大,已经体会了无数次。
简单的姓名、籍贯,再加上主父偃本身就没什么知名度,以及像样的履历,大家伙便也没太关注主父偃;
只礼貌性的露出一个微笑,旋即便将目光投向了第三人。
“鄙人,倪ni宽,籍齐地千乘郡。”
“少治五经,后受欧阳生——欧阳和伯授《尚书。”
这第三人的自我介绍,倒是比先前的主父偃,引得了更多的关注。
一来,倪宽这番自我介绍,算是委婉的透露了自己的学派——儒家。
二来,倪宽治的又是儒家诸学中,相对比较罕见,且含金量又较高的《尚书。
——想当年,晁错得以一飞冲天,于太宗皇帝年间,跻身先孝景皇帝的太子宫,便是凭着《尚书博士的身份。
可以说,在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当中,《乐经已经失传的当下,余下五者,含金量最低的就是《诗。
不是《诗不值得学,又或是‘言之无物’,没有学习价值;
而是如今天下治《诗的人太多,乃至于都按照地域,分出齐诗、楚诗等不同流派了。
这就导致天下,无论是儒家士子还是黄老、法、墨,亦或是儒家内部其他流派——几乎人人都治《诗。
这就好比后世,大学生的专业千千万,但思政和马列,都是默认都要学的必修科目。
《诗,就是这个时代所有文人士子的思政必修课。
含金量比《诗稍微高一点的,是至今都还被鲁儒垄断的《礼。
《礼的地位低,除了其内容高高在上、不够务实,以及鲁儒这个群体的减分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礼在这个时代的全称,并非后世人更耳熟的《礼记,而是——《周礼。
周的礼法。
如今都是汉室了,周的礼法又怎么可能得到重视?
尤其如今汉室,更是早自太祖高皇帝之时,就被天下人公认——乃至太祖刘邦本人都承认的‘礼崩乐坏’的时代。
既然都礼崩乐坏了,那周礼,自然是有用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没用的时候就丢在一边了。
再考虑到《礼的正统,或者说是解释权,至今都还被令人恶心的鲁儒一脉所垄断,就更导致了《礼学的落寞。
《诗最烂大街,《礼最不受待见,再往上,则是《易。
准确的说,是《周易。
虽然和《周礼一样,都占了个‘周’字,但《易的学术地位,实际上是儒家六经当中最高的!
至于综合含金量排序,《易之所以排在《尚书和《春秋之后,也绝非《易比不上后者;
而是相较于《尚书《春秋,《易实在是太过于晦涩难懂,愿意学的人太少,能教明白的人更少。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出身的士子,无论是在儒家内部的鄙视链,还是外部的‘食物链当中’,都是以治《尚书和《春秋者,作为最具含金量的头部。
至于《易?
但凡能说出个一二三四,直接就是当世大家!
只可惜这样的人,自有汉以来,都不超过五指之数,且从不曾有两个人同时处于学术鼎盛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