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长安东郊。
花了足足一个上午,平叛大军的誓师典礼,才终于在天子启检阅过军队之后,宣告落幕。
誓师结束,大军却并没有按天子启先前的交代那般,即刻开拔。
——今日在长安东郊,参加祭天誓师大会的,自然不可能是平叛大军所有的四十万人,而只是一万人作为代表。
此刻,这一万人的军方代表,正由各自的亲人拉着手臂,或是怀里被塞入鸡蛋、肉干,或是身上被披上厚衣,再在亲人的含泪嘱咐下,依依不舍的与亲长拜别。
天子启也没有就此回宫,而是拉着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以及各位将帅,在将台上做着最后的交代和沟通。
而皇长子刘荣,则是在二弟刘德、三弟刘淤,以及老四刘余、老六刘发等弟弟们的陪同下,来到了即将出征的五弟:公子刘非身前。
昂起头,看着人高马大的五弟,骑在自己向舅父栗贲讨来的枣红马上,本就雄武的身躯,更被一层锁甲、一层札甲撑得愈发厚重;
但刘荣面上,却仍带着一抹淡淡的忧虑。
感受到大哥这明写在脸上的关切,刘非心中只觉阵阵暖流涌过,便第无数次翻身下马,对大哥咧嘴一笑。
“大哥不用担心!”
“看!”
说着,刘非便以手握拳,重重砸了砸自己的前胸。
“一层软甲,一层札甲——便是站着给吴楚贼子砍,弟也能撑上三五个时辰!”
本是想要安抚刘荣的话,却惹得一旁的老四刘余猛然瞪大双眼,抬手……
抬手还不够,甚至还垫了一下脚尖,才在刘非后脑上扇了一巴掌。
“说!说的!什!什么胡!胡话!”
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出话,刘余索性也不再骂,只轻轻跳起,再在刘非后脑上扇了一巴掌。
不知是刘余力气太小、刘非抗击打能力真的那么强,还是被自家兄长打习惯了;
后脑被接连扇了两巴掌,刘非却仍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对大哥刘荣展示着自己的齐整甲胄,以及雄壮身躯。
老实说:哪怕没有这里外两层护甲,单就是刘非那远非同龄人,甚至是远非寻常兵卒可比的身形,便足以让人心安不少。
本就生的一副猛将的身子骨,又多了这里外两层甲具,事实还真就如刘非所说的那般:就算是站着让十来号人围着砍,也很难伤及要害。
但刘荣也清楚:如果甲具就等于‘刀枪不入’,那这个时代的战争,也不会是拿人命堆才能取得胜利的了。
——纵是有甲具护身,一旦战事焦灼,这几十上百斤(汉斤)的负重,也很容易让人力竭。
更何况甲士,本就是战场上的焦点。
无论是为了夺取‘斩杀甲士’的功勋,还是觊觎那件价值连城的宝甲,战场上的大头兵们,也必定会前仆后继的冲向视野范围内,所能看到的每一个甲士。
风险很大!
但收益更大!
意识到这一点,刘荣才刚因五弟雄伟身姿而压下些许的担忧,只再度汹涌而上。
满是忧虑的在刘非身上再三打量着,还不忘绕着五弟转了一圈又一圈,似是生怕有什么位置,没被这里外两层甲具护住。
看了半天,始终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刘荣才终是在刘非身前站定。
又再上下打量一番,才难掩忧虑道:“务必要小心!”
“兵家凶杀之地,战阵之上,更是凶险万分。”
“若事不可为,必须要以自身安危为第一要务,切莫逞强!”
这一番话,其实多少带了点‘打不过就跑,不用在意名节’的意味在其中。
若是换一个外人来说,难免有点看轻,甚至侮辱的意思。
但这话是出自刘荣口中,味道就不一样了。
“大哥对我们这些做弟弟的,可真是没的说。”
——老二刘德浅笑盈盈,话语中多少带着些许酸意。
“等我再长大些,我也能领兵出征!”
——老三刘淤则更直白些,明显是有些妒忌了。
老四刘余面上则仍带着恼怒、担忧所夹杂而出的复杂情绪,见刘荣这般作态,倒也稍平静下来了些。
至于老六刘发,性子本就怯懦的紧,见五哥被大哥如此关切,也只敢低下头去,再偷偷将羡慕的目光,撒向刘非那嬉皮笑脸的面庞。
正说话间,远处的点将台上,天子启也终于结束了自己最后的交代,对众将官一拜,而后便在众人的目送下,乘坐上了返回未央宫的马车。
天子启离开之后,太尉周亚夫率先走下了将台,沿着长安城外墙,径直朝着长安以南的蓝田大营而去。
——作为太尉,周亚夫要对整个平叛大军负责。
誓师结束,接下来自然是前往蓝田大营,准备点兵开拔。
说是今日开拔,但最终出发的时间,大概率也会是在黄昏时分,将士们从蓝田出发,象征性走出几里地,再安营扎寨,明日才正式启程。
周亚夫去了蓝田大营,大将军窦婴,则是回了长安城。
作为外戚,窦婴在出征之前,还要去长乐宫一趟。
向窦太后做过汇报,再听取一番嘱托之后,才会带着自己的幕僚、属从之类,去蓝田大营找周亚夫报道。
倒是郦寄、栾布两个老不正经,左顾右盼找了一会儿,便径直朝着兄弟众人所在的方向而来。
看似是来找此番,要一同出征的公子刘非,拱手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不约而同的找上了刘荣。
“见过长公子。”
“——拜见曲周侯、上将军。”
此番出征,郦寄、栾布、刘非这一路偏师,最终是由曲周侯郦寄为主将,官拜车骑将军。
栾布则为副将,官拜上将军。
对于这两位功勋卓著,又年近耄耋的老将,刘荣的姿态摆的很低。
但也正是这摆的极低的姿态,让刘荣接下来的一番话,更多了一分别样的意味。
“此番出征,有二位将军在,齐、赵诸贼,自当无所遁形。”
“但我弟非的安危,可就要托付给二位老将军了。”
其实早在先前,在点将台目送天子启离去时,郦寄、栾布二人,就注意到了刘荣这边的状况。
特意前来‘接’一下刘非,也就是想借此和刘荣说上几乎话,留这么一份交情。
听闻刘荣这一番意料之中的说辞,二人更是连连笑着猛拍胸脯。
但刘荣却并没有适时打住,而是忧心忡忡的侧过身。
不远处,是程、栗两家外戚,为皇五子刘非筹措的亲军。
人数不多,也就二百来号人;
装备也很一般,要么是腰系长剑的步兵,要么是身上背着长弓、腰间系着箭篓的弓兵。
别说是甲具——连像样的军袍都没有,大都身着军中将士平日里操演时会穿的‘作训服’。
但到了战场上,这二百亲卫,必定会为公子刘非,一次又一次挡下明枪暗箭。
毫不夸张的说:万一公子刘非战死,那这二百人,都将死在刘非之前,并且是为了保护刘非而死。
“公子。”
被刘荣这么远远看着,亲军阵列当中只赶忙跑出一名小将,来到刘荣身前拱手一礼。
便见刘荣沉着脸,在小将身上打量一番,又再度望向不远处的数百兵丁。
而后,才抬手指向身旁的刘非,满是严肃的对小将交代道:“我弟,刘非。”
“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可要拿你栗仓是问。”
此言一出,一旁的郦寄、栾布二人稍一对视,都从各自的面容之上,看出了些许惊诧。
——栗仓?
——栗氏子侄?
看着一声行装,分明还是嫡系?!
却见小将栗仓闻言,只满是自信的再一拱手。
“公子放心。”
“父亲大人交代过:若此番,公子非有一丝一毫的闪失,我也不用回来了,直接死在赵地便是。”
闻言,刘荣这才稍安下心来;
再许诺‘栗氏家丁,有战殁、伤残者都从重抚恤,存活者也皆有重赏’之类,才挥手让表兄栗仓回去。
而后侧过身,再深吸一口气,对郦寄、栾布二人正色道:“此番出征,二位老将军这一路偏军,算不上太凶险。”
“可饶是如此,也还是要斗胆,对二位老将军说些失礼的话。”
“——我五弟非,是父皇诸子当中,唯一一个有胆量为社稷而战,更在十五岁不到的年纪便主动请缨,领兵出征平叛的一个。”
“日后,我汉家免不得要和北方的匈奴人大战;我五弟届时,未必就不会是一位戍边王。”
“故此番出征,乱平之后,二位将军倘若不能把我弟刘非,全须全尾的带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