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真相并不重要(1 / 2)tx程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王勃其实跟王方翼很像,他们俩的悲剧,就是因为他们的出身,王勃其实也出身豪门,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官,可是他的祖父王通却非常厉害,王通被后世列为五子。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指的就是王通,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他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说》。《中说》系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体仿《论语》敷衍成书。

王通是隋朝时期的大儒,当时名气非常大,不仅及门弟子多达千余人,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名流,其中学生薛收、温彦博、杜淹等,友人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李靖、陈叔达等均为隋唐之际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只是非常可惜,因为他的出身问题,太原王氏受到了武则天的打压,整个高宗一朝,包括武则天时期,太原王氏被收拾得非常惨,特别是王勃,这是上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黑名单,太原王氏也不可能跟李治对着干,所以他过得非常苦逼。

如果说李贤还是从前的李贤,王勃还不敢找李贤替郑云娘赎身,可问题是,现在的李贤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李贤了,他是现在最富的亲王,拥有三十多万贯家产,花一千贯缘给郑云娘赎身,应该可以拿得出来。

果然,李贤听说老鸨说需要一千贯才能为郑云娘赎身时,并没有迟疑,直接让郭怀亮去操办。

王勃赶紧叫过来郑云娘,向李贤行礼:“云娘拜见大王!”

李贤看着郑云娘,微微一愣。

郑云娘到底是青楼的出身的女子,见多识广,看着李贤略微迟疑,就明白了李贤的意思,解释道:“大王,若论起姿色,妾身在这梅园只能倒着排,不过妾身弹的琴,在这洛阳城中却也是小有名气的呢!”

郑云娘的模样倒也不能说是倒数,只能算是一般,初看佟湘玉有八九分相似,年龄也相似,至少看上去,要比王勃王子安大上七八岁的样子。

郑云娘来到窗前的琴案前,缓缓坐下,神色庄重肃穆,开始抚琴。

琴声初时低沉悠远,如同深巷钟鸣,随之渐渐开始转为热情奔放,指法频繁变换,看得李贤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耳中全是如同梦幻般的琴音,那弦调似歌唱又似倾诉,时如低声细语,时如万马奔腾,随着琴音越来越高亢,琴声再度低缓了下来,这一次琴声中却充满了哀伤和缅怀的味道,似是一个女子在静静地哭泣,怀念自己逝去的情郎……

李贤对古代的琴曲,还真没有研究,不知道这是哪首曲子,不过看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指法,显得非常高深。

王勃王子安闭着眼睛,手指轻轻敲击在案击上,合着拍子。

郑云娘的手指似乎开始僵硬,琴声渐渐转而艰涩,然而琴声却隐隐透出一股坚毅执着的味道,随着琴音再度转柔和。

李贤不自觉地也沉醉在悠扬的琴声中,他脑袋里不自觉地浮现一幕,男耕女织,儿女膝下承欢的和谐画面。

就在这时,郑云娘手掌轻轻拍在琴弦上,琴音再次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随着一阵剧烈的波动,琴音越来越显得肃杀冷峻……

李贤虽然不懂音乐,其实也明白,音乐也好,诗词也罢,都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这个郑云娘看着年龄不算太大,似乎经历过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就在这关键时刻,门外传来大喝道:“有活着的吗?爷来喝酒了!”

一名小厮上前:“哎呀,原来是小公爷来了,小人怠慢了,小公爷这边请……”

“滚开,你去把这个弹琴的给爷叫过来!”

李贤微微皱起眉头,在关键时刻被人打扰,他的目光望向门口,雍王府的侍卫立刻上前。

王勃压低声音道:“大王,听其声音,应该是郑国公之次子魏载!”

李贤微微皱起眉头道:“郑国公?魏相之子魏叔玉?”

王勃点点头道:“魏二郎年少轻狂,恃才傲物,还请大王莫要与其一般见识!”

李贤点点头道:“子安与魏二郎相熟?”

王勃摇摇头道:“其实不熟,念其是名臣之后,高看几分而已!”

“名臣?”

李贤想起历史贞观之治,如果说李世民雄才大略,贞观之治一半的功劳,其实是魏征魏玄成贡献的。他已经不算是名臣的范畴,而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神。

在封建时代,在李世民这样强势的皇帝面前,从贞观三年,魏征以尚书右丞,检校秘书监,参预朝政,成为大唐宰相之一,在担任宰相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屡次顶撞李世民,开创了封建时代的政治先河。

李贤也有些感叹,如果李治能有一个魏征这样的名臣,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事实上,除了李世民和魏征之外,这样的搭档配合,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贤望着王勃道:“只是名臣吗?”

王勃微微一愣,不解地望着李贤。

李贤也在感叹,哪怕聪明如王勃,依旧难以理解魏征的伟大,隋唐时期创立的三省六部政治架构,这个制度运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西方所谓民主制度,包括英国的两院制度,其实都是三省六部制度的变种。

这是文明的发展,这也是大唐文化的魅力。只有在魏征担任门下省侍中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执行门下省的职责。因为门下省有最大的权力,可以驳斥圣旨,封还奏折,权力其实比皇帝还大。

姜恪现在的职务,与魏征在贞观七年一样,同属门下省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也是当朝左相,可问题是,李治发布的圣旨,姜恪一般不敢封驳,奏折他最多只敢压一压,绝对没有承担门下省的作用。

魏征没死之前,李世民从来没有犯过错,魏征死后,李世民其实汉武帝一样,前半生英明神武,后面昏庸。

李贤望着王勃道:“子安,皇帝制敕,开篇便是‘门下’二字,这是何意?”

王勃一阵踌躇,最终答道:“中书门下,总统百官,呈章承制,不经门下,旨不得出,此乃宰执天下之制,制敕开篇便是门下,是天子总百官治天下的要义,也是指诏书所指向的目的乃是中书,是圣旨发出之后到达的第一个官署……”

李贤听着王勃的话,不免有些失望。

王勃的才气,都集中在他的诗文上面,作为太原王氏子弟,居然连最基础的政治运转流程都不熟悉,怪不得他一辈子仕途不顺。

不是有意压制,而是他真没有这个本事。

李贤很快就想到了同样有才的徽宗皇帝,他创立瘦金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可偏偏当皇帝当得一言难尽。

李贤长叹道:“时间不早了,本王要回府,子安也跟本王回府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