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6章 折服(2 / 2)有腹肌的园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屏幕上播放起一段视频,展示了低温导电性测试和高温高压稳定性测试的过程与结果。

东京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点头称赞。

“这些实验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如果能在实际应用中保持这样的性能,这将彻底改变粒子加速器的设计和制造。”

“正因为有了这些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才有信心在舟山建设这条全新的粒子加速器。接下来,我将展示这条加速器的设计和施工计划。”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巨大的工程设计图纸,详细标注了加速器的各个部分。

“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我们与国内外多家顶尖工程公司合作,并引进了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一位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位工程师,不顾同伴的劝阻,站起身来提问道:“林教授,52公里的长度对施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施工问题可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我只能说从物理学角度,按照实际图纸的施工难度并不大。”林栋很轻松地应付这意外的提问。

随后他继续介绍道:“为了确保加速器的稳定运行,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冷却系统和超导磁体技术。这些技术将在高能量运行时提供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性能保障。我们还设计了模块化结构,不仅便于分段施工,还能在未来进行升级和扩展。每个模块都包含独立的冷却系统和磁体阵列,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故障对整体运行的影响。”

瑞士参与现有LHC项目的一位粒子物理学家提出疑问。

“林教授,这种模块化设计是否会对加速器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例如粒子束的对齐和稳定性?”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为了确保粒子束的对齐和稳定性,我们在每个模块的接口处设计了精密的对准和校准系统。这些系统能在微米级别上进行调整,确保粒子束在整个加速器内的轨迹保持一致。”

台下赞许的低语声此起彼伏,如果中国的这台LHC建成,他们的很多项目就不用在欧洲排队了。

这里的设备更好,更强,更快,启动的时间间距也会短很多。

“正如各位所见,我们为这个项目做了充分准备。希望在座的各位与我们通力合作,争取早日实现LHC加速器的建设和运行。”

会议接近尾声,林栋微笑着邀请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台。

这些科学界的顶尖人物在众人的注视下逐一登上讲台,现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李思雨则迅速安排好司仪。

紧接着,各大顶尖工程公司和科学家代表们也陆续走上台前,站在签约桌旁。

林栋最先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签完字后,他将笔递给旁边的今年诺贝尔奖得主——乔治·史密斯(Gee Smith)。

乔治已经近八十岁,银白色短发。

他接过笔,微笑着对林栋说道:“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林教授,希望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它的落成。”

“确实如此,乔治,相信你可以的。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诞生。”

接着,其他代表依次在协议上签字,整个过程庄重而有序。

每一个签字都是一次承诺,标志着他们对这个前所未有项目的全力支持。

签署仪式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

然后大家纷纷上前与林栋,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握手、合影,场面热烈非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