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不明摆着的嘛!不过他在气体方面的研究确实让人佩服。”
毕竟,氢气的制备、分离,都是十分消耗能源的。
接着,三位中唯一的女性,专精材料领域的哈珀教授。
接过斯通教授的话筒。
“我一直相信,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严肃的工作,也需要一些幽默和乐趣。材料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乐趣的领域。”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每次在实验室搞研究,就像在解一道道充满谜题的魔方。这不仅激发了莪们的创造力,还让我们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我们在新型催化剂方面的研究,通过优化催化剂材料,我们便能够不断提高氢气的燃烧效率…”
“哈珀教授的研究简直像魔法一样。”
“没错,她总是能把复杂的材料科学变得如此有趣,就像在进行一次神奇的魔术表演。”
之后轮到塞巴斯蒂安教授发言。
“你们知道吗?研究新材料就像烘焙蛋糕,有时候你需要一些特别的‘配方’才能成功。我们团队最近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材料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可以吸附大量的氢气,非常适用于储氢技术。”
“稍微通俗的来讲,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高度的可调性和多样性。我们成功开发的新型MOFs,不仅在储氢密度上突破了现有材料的限制,还提高了储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希望这些材料能够推动氢能源的发展,由林教授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塞巴斯蒂安教授真是个科学界的‘大厨’。”
“真正将原材料进行“烹饪”的还是林教授,真叫人期待啊!”
观众们被几位教授的幽默风趣所感染,即便不懂相关领域,也能听得进去。
仪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
威廉校长宣布:“现在,请大家移步到大厅,我们准备了一些茶点,大家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继续交流。”
仪式结束后,研究中心的成员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氢能源研究中心的工作分为几个主要方向:氢气的制备、氢气的储存、氢燃料电池的开发以及系统集成。
林栋让斯通教授的团队负责攻克氢气的制备研究。
他们需要重点研究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及在电解水过程中实验各种新型催化剂。
“林教授,一切研究方向都听你安排。我们怎么开始?”
“我们需要先搭建一个小型的电解水装置。”
在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忙碌地工作着。
他们安装了必要的电力供应设备,以确保电解水装置的正常运行。
经过多次调试,装置开始运转,氢气源源不断地生成。
“在未来的量产装置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来提供电力,以实现可持续的氢气制备。新型催化剂的实验也不能停下,铂族金属催化剂的成本还是太高了。”
实验新材料需要氢气,林栋测试电池也需要大量的氢气。
所以,还是直接用电力方便,至少能快速推进实验进度。
09年的太阳能与风力的转换率和储存都是问题,这些需要林栋慢慢解决。
另一边,哈珀教授和塞巴斯蒂安教授的团队负责氢气的储存研究。
他们探索过多种储氢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纳米材料等。
“哈珀。我想我们可以先试试林教授提供的最新纳米材料。”
这种材料在高压下能够储存大量的氢气。
而且释放氢气的效率也很高,相当于在塞巴斯蒂安的金属框架材料上做了更高的提升。
“这种材料非常有潜力。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的稳定性和可制造性。”塞巴斯蒂安教授说道。
哈珀教授补充道:“如果这种材料可以大规模生产,那么它将极大地推动氢能源的发展。”
在实验室中,他们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纳米材料的结构,并进行多次压力测试,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数据。
“看看这个小家伙,它简直就是氢气的储存天才。”
哈珀教授指着显微镜下的纳米材料,被它表现出来的特性所折服,兴奋地说道。
“是啊,如果这东西会说话,估计它会要求涨工资。”
塞巴斯蒂安教授开着玩笑认可道。
而最重要的成品环节——氢燃料电池项目由林栋亲自带领开发。
林栋站在实验室中央,周围环绕着忙碌的团队成员,他们正在调试一台最新型的燃料电池实验设备。
“大家注意,这次我们采用的是最新的纳米催化剂技术,目标是将燃料电池的效率提高至少20%。”
林栋的声音充满自信和指引,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出实验流程的关键节点。
“记住,每一步的参数都要精确测量,数据记录务必详细。”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迅速分头行动起来。
林栋走到实验台前,亲自调试了一台设备,确保每一个接线和组件都无误。
他戴上防护眼镜,专注地观察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启动电流,我们看看第一阶段的反应情况。”林栋对操作台旁的研究员说道。
随着按钮的按下,实验设备开始运作,屏幕上的曲线图逐渐攀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林栋不断走动,仔细检查每一个数据点。
他时不时停下来,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参数。
“数据反馈很稳定,我们进入第二阶段。”
林栋宣布,团队的紧张气氛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兴奋。
林栋看到屏幕上的效率数值逐渐提升,他忍不住微微点头。
突然,屏幕上的数据猛然一跃,效率提升达到了20%。
“太好了!第一步优化成功!”林栋高声宣布道。
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研究员们纷纷向林栋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