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带动了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活动。
很多春会已经做过报告的研究机构,对以前的锂电池研究进行稍微改进,就提交新的论文申请口头报告会。
而林栋的报告会,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刚到波士顿的他,今天也没有特别的安排,瑞贝卡得明天下午才有空。
于是他打算先去会场转转,顺便听场报告会,熟悉下这里作报告的风格。
林栋走在会场中心,四处张望,发现大家行为举止都很友好。
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有不少在拍照,基本上都有说有笑。
为了防止有人认出来他,引起混乱,林栋还特意戴着口罩。
“影,这次MRS会议真是盛大啊,比你学校里的数学会议热闹多了。”
霞站在林栋身边,保持着警觉,目光扫视整个会场。
“毕竟MRS是全世界最顶级的材料会议。”
本次会议共有几十个会场,数百个专题,上万名会议参与者。
每年这个时候,会场附近的酒店、宾馆都会爆满。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自费参会,还有些人只是过来凑热闹。
对于这些人,主办方自然不会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
“会议形式上看也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汇报会和海报展示。”
“MRS的口头汇报会一般都是由行业大牛进行,有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和报告,是麻省理工、哈佛、康奈尔这类强校的“战场”。至于后者,门槛相对较低,只要论文过得去,通常也能拿一个相应专题。就算传说中的“PPT创业者”在这里出现也不奇怪。”林栋解释道。
MIT和哈佛都在波士顿,来这里参加会议十分方便,每次人数就数他们最多。
“影,听说有时候会议上还会发生肢体冲突,这些学者们还会打架吗?”霞疑惑地问道。
“那可说不准,霞你可要保护好我。”林栋调侃道。
“我会尽全力的,影。你的随行保镖我也安排在了不远处,虽然看目前会场的情况,大概率用不上,但还是以防万一。”
两人继续前行,在海报展示区闲逛了一会儿,就走到了石墨烯专题的会场。
当林栋路过第一个报告厅的时候,一场报告会正在进行中。
他看了眼门口张贴的学术海报,发现上面的课题竟然是《石墨烯电池的量产化》,眼中顿时浮现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见报告会还没开始,台上的教授还在准备PPT,林栋便从后门走进了报告厅,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准备听讲。
一个年轻的亚裔看了好几眼林栋,最后忍不住凑过来。
“您是林栋?发明悟空外骨骼装甲,攻破石墨烯电池技术的那位?”
林栋没想到他的帅气,即便戴着口罩也不能掩盖一丝一毫,这样都能被人认出来。
还好很多外国人眼里亚裔都长的一个样。
“嘘,是我。”
林栋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他的随行保镖也注意到了这一幕,派过来了一个人,让这位亚裔老实回到自己原先的坐位上。
那人兴奋过后,顿时有点坐立不安。
因为此刻讲台上的戴维斯教授,正是他的导师。
他知道这次的课题,完全就是为了搞经费准备的。
要是严格来说,包括石墨烯电池在内的一系列新电池概念,其实并不能完全算是材料领域的课题。
但就像光伏概念一样,当一个大命题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材料上时,它自然就成为了材料学的命题,即便表面上它更像是新能源领域的问题。
那个亚裔数次想站起来,去找导师说明的时候,每次都被林栋的随行保镖阻止了。
最后干脆摆烂了。
很快,报告会开始。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教授,约莫五十多岁。
看PPT封面上的文字介绍,他叫戴维斯,来自斯坦福大学。
“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站在这里。众所周知,就在不久前UCLA的乔治教授与林栋,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的那篇《高性能石墨烯电池技术研究》,攻克了石墨烯电池技术中最关键的难题!”
“如果是半年前的春会,你们可能会对石墨烯电池的概念嗤之以鼻。但现在,我们必须承认,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站在台上,戴维斯教授讲的眉飞色舞。
不到一会儿,旁边的白板上便写满了各种化学反应式,以及各种看似靠谱的数据。
部分人听的聚精会神,但也有一部分人就差开骂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布朗教授抱着双臂,忍到了提问环节,终于忍不住了。
“你怎么解决石墨烯电池中石墨烯层与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问题?还有,石墨烯的导电性能虽好,但如何确保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一致性?恕我直言,你做的不是电池,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他是做锂硫电池的,虽然锂硫电池在2009年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其高能量密度引起了广泛关注,是未来可能的重要方向。
会场里不少人都笑出了声来,但戴维斯并没有在意。
他清了清嗓子。
“布朗教授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实验室的实习生也经常问这个问题,但正式研究员通常不会这么问。因为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个外行一样整天只知道大惊小怪。”
听出了话里的讽刺,原本在笑的人不笑了。
倒是原本没笑的人,笑出了声来。
因为有戏看了。
没有给布朗教授反驳的机会,戴维斯教授挑衅地看了他一眼。
“我们都知道布朗先生是搞锂硫电池的,但说实话,我也很好奇,他打算如何解决多硫化物中间体溶解到电解液,穿过隔膜从正极扩散到负极导致的穿梭效应?通常情况下,就算是智障也知道,不能把正负极黏在一起。难道说你也有纳米隔膜的技术突破?”
布朗顿时就怒了,眼看就要发作。
戴维斯却是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关于你刚刚的问题,我和林栋谈过。三菱材料制造的定制纳米隔膜可以很好的解决石墨烯层与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问题。”
“所以我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致力于简化石墨烯的制备工艺,以实现石墨烯电池的量产。而不是你们这种连实验室都没出的玩意。”
林栋的看戏的笑容逐渐停止。
“???我什么时候和他聊过?别瞎说,我没有!”
随着戴维斯教授的话音落下,会场里忽然就安静下来。
包括布朗教授在内,许多从事其他方向研究的教授,脸上都浮现了若有所思,甚至是凝重的神色。
几个穿着西装坐在后排的男人则在小声交流,从他们的穿着来看,这几个人不太像是研究员。
林栋依稀听见了“投资”、“规模”、“可行性”等几个关键词。
估计是一些风投来找项目的。
到此为止,林栋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有人拿着自己的论文成果装逼没问题,在那之上继续研发也没事,但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骗经费,这个不能忍。
林栋轻轻咳了一声,摘掉口罩站了起来。
看到站起来的这位,戴维斯教授微微皱眉,有点眼熟,但显然没有认出这位亚洲人是谁。
“这位先生,请问您是......”
“莪就是林栋,”林栋平静地说道,“那个纳米薄膜其实只是初步解决石墨烯电池问题的方法,而且成本较高,就算石墨烯制取工艺再次提高,成本也是很难降低。我个人倾向还是锂电池的发展更快...”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只鞋子就从后排飞上了报告台。
紧随其后的还有主办方发的中性笔和水杯,一股脑地全都扔了上去,整个报告厅顿时乱成一团。
“骗子,滚吧!”
“带着你的PPT滚回去!”
在他站起来之前,许多人还真就被戴维斯提到的林栋唬住了。
毕竟现在学术界,金融界,包括政界,谁都不敢否认林栋的实力。
而他们竟然被一个连林栋都认不出来的人,导致怀疑自己半分钟。
这让他们格外恼火,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
被群起而攻的戴维斯教授显得有些狼狈,但他显然是个见过世面的人。
只见他身手矫捷地躲开扔来的东西,用演讲稿护着侧脸,迅速溜出了会场。
同时口中还说道:“石墨烯电池就是未来!”
听到动静及时赶到的主办方工作人员,很快制止了这群愤怒的研究员们。
从这些工作人员无奈的表情来看,应付这种状况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如果不知道这是在MRS会议的,恐怕还以为这画面是发生在德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