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再委托代理人,到美洲考察一些能收购的动漫,电影特效公司,我们直接收购”
“陈生,你准备进入电影行业?”吃惊道
“我们初步先涉足特效业务”
港岛的电影正是进入快车道,现在入行算是晚的
去年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取得创纪录的2600万港元的票房,直接把港岛电影带入2000万港元时代。
之后连续三年雄霸票房榜,整个80年代有5个年度票房冠军是新艺城电影,最巅峰的时候,港岛的两大电影巨头,同时又是死对头的邵氏和嘉禾要联手来对抗它。
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80年代开始后,嘉禾和邵氏开启了“双雄”联手的时代,而随着邵氏的业务逐渐全面转向丽的电视,嘉禾公司成了真正的港岛电影的霸主。
事业基础已经趋于稳固时,嘉禾进军国际。
邹文怀把许冠文和成龙有计划的推向了好莱坞,但起初的国际化差强人意,而在就此时
本土的新艺城的电影公司崛起了,就跟过去嘉禾挑战邵氏一样,新艺城挑战了嘉禾的权威。
新艺城在短短十年间,就形成了跟邵氏兄弟和嘉禾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它的票房影响力和号召力,甚至让邵氏和嘉禾联手才能抗衡。
多年后,邹文怀还是很感叹:“幸好,新艺城只是一家卫星公司,还需要依靠着金公主的资源,否则港岛电影史的历史,早就被改写了。”
尽管,在嘉禾的带领下,港岛早就出现了独立制片制度,但这分红主要是给卫星公司老板,然后卫星公司老板根据职能不同给薪酬。
黄百鸣觉得,新艺城靠这样吸引不了人。
于是他决定,凡是来新艺城的人,除了领固定的工资外,还能根据电影上映后的票房又分成。
每一位参与制作的人,都有分红。这打破了电影圈的制度,但也因此激发了人的积极性。
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新艺城很快就找到了吴宇森,但是当时吴宇森已经跟嘉禾签约了,爱莫能助的吴宇森便推荐了刚崭露头角的徐克。
嘉禾和邵氏决定联手抵抗来势汹汹的新艺城,但他们刚联手没多久,新艺城就从内部逐渐开始瓦解了,瓦解的原因就是集体创作制。
新艺城的团队,无论是从内部七怪,再到外聘的摄制团队,几乎都是打成一片,不分身份等级的。
而他们七怪自己本身呢,也各个都重江湖义气,在早期的时候,嘉禾的洪金宝和吴宇森也都参与了新艺城的创作,而七怪也都参与了其他公司的创作,所以新艺城几乎是没有商业立场的。
陈易峰打算先从电影工业的特效业务入手,帮助港岛的电影公司同时,还能磨炼特效团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