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2章 命运齿轮(二)(2 / 2)一只酱香苹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李大福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他美国读书时就玩转纳斯达克,里面的技巧,他学以致用,现在港岛这边的股市,这些洋人设置门槛自己人玩而已,根本就没给港岛华资企业的机会。

根据这几年的了解,港岛华资企业何其多,而且数量持续增长,这些企业要是能招股上市,将是庞大的体量,虽然没洋行那么有实力,贵在数量多啊!

上市公司的数目,明显不能反映港岛经济整体力量的增长。但工厂的数目已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至1969年的12300家,至于进出口金额更由1947年的12.16亿港元攀升至1968年的84.28亿港元……

而目前上市公司的数目呢,一直都维持在65家左右。多数都是英资企业和英资的联营企业。

其中31支成分股,按上市时间排:1.聯合企業,2.中華電力,3.均益倉,4.城市酒店,5.牛奶公司,6.青洲英坭(美怡私有化退市),7.香港中華煤气,8.大酒店,9.汇丰銀行,10.黄埔船塢,11.香港電燈,12.香港置地,13.香港信託’A',14.电話公司,15.电車公司,16.九龍倉集團,17.香港油麻地,18.和記企業,19.怡和企业,20.怡和証券,21.九龍巴士,22.連卡佛'A'(会德丰收购),23.南洋紗廠,24.生力啤酒,25.南海紗廠,26.天星小輪,27.太古洋行'A',28.會德豐'A',29.會德豐船务A,30.屈臣氏(和记企业收购),31.美怡发展。

自从有了搭建交易所的想法后,心思活跃起来,开始四处奔波,牵头拉有实力的伙伴筹备属于华人的“交易所”

港岛证券交易所(以后简称“港岛会”)的会员们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反对成立新交易所,但因港岛乃自由经济体系,法律上既没规定他人不能开办股票交易所,之前又有各自开办的先例,政府也不敢贸然干预。

针对李大福远东证券交易所的筹划,《南华早报》访问了一些经纪及商人,了解他们对新交易所的看法。

从报纸报道上看,大部分受访者的态度都颇为保守。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受访者指出,股票市场充满变数,人们不应以当时股市蓬勃而贸然成立交易所,应该想到股市淡静时又如何维持的问题。

有些则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社会没有成立新交易所的必要,又说如果新交易所没法吸引新的资金和新的投资者,只会给市场带来负面冲击。

也有受访者质疑那些带头创立新交易所人士的动机,认为他们只是为着个人利益,没有考虑社会实际情况。不过他们只能嘴上说说了。

李大福激动的开启(远东会),这是港岛第一个专门以华人为服务对象的证券交易所,打破了外资垄断港岛股市的格局。后来还引起其他人的效法,纷纷成立证券交易所,使港岛股票市场出现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也就是四会时代。

也就是1969年“远东会”远东证券交易所,1971年的“金银会”(即金银证券交易所),1972年的“九龙会”(即九龙证券交易所)以及原来英资主导的“港岛会”港岛证券交易所。

年末,李大福创立的远东交易所在华人行开业。是年股市成交额达25.46亿港元,恒生指数(年底收市数)报115.47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