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俏丽的一挑眉,“我的好姐姐啊,但凡我爸能说的懂,他也不会经常叹气了”
经过一晚上的秉烛夜谈,安宁的这几个同学从此跟安宁的关系更加亲密,经常来永康胡同里做客,开小灶。
最关键的,是她们的眼界更加的开阔。安宁诚心待人,征求她们的同意后,特意托王德明,将她们几位的家属调动来京城,不用再两地分居。
等到她们京城大学毕业后,就跟着安宁一同去往美利坚留学。
此是后话。
王德明请过安宁几位来家里做客的同学吃饭后,就约见了四机部的领导。
现在国内所有的电子工业,都是由四机部来直接管辖的。
后面才直接把这些工厂和研究院,大部分从四机部割到各个地方。
名义上是增加各个地方的经济实力。
四机部的领导之前虽然跟王德明不熟,但总归听说过,见面随便闲聊几句后就问他的来意。
王德明就把香江的环球电子,希望跟国内的电子企业合作,并且委托技术的事情说出来。
对于合作,这一点四机部的领导当然是举双赞成。
但是委托技术的事情,国内还没有先例,需要向上面请示。
不过,四机部更希望的是能够环球电子一起做合资企业,赚取更多的外汇。
王德明自无不可。
转眼就到了9月底,王德明特意去了趟沪市。
后世国内每一年都要费几千亿来采购美帝波音或者欧联体空客的大飞机,及其相关的零部件,后勤服务。
当国内自研的大飞机c919从试飞到进入正式商业化使用后,国内很多都在怀念国内这个年代中开始研制的大飞机运十。
运十是大型喷气式客气,是主管部门委托沪市的飞机制造厂进行研制的。
起因是72年教员同志在沪市考察后建议说,这边有这么好的工业基础,完全可以研制大飞机。
航空工业部领导连夜开会,沪市当时的领导们,放出豪言,要给伍领导建造大飞机做专机。
空军和三机部是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大力支援。
9月26号,是运十大飞机第一次试飞。
起飞重量80吨,飞行高度1350米,速度310公里/小时,绕场两周后着陆。
虽然第一次试飞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所有的研究人员们都兴奋的无以复加。
运十可以说是从里到外都凝聚着2000多人研究团队的心血,从飞机的机壳,机翼,发动机,都是从零开始,从其他飞机开始一点点的分析画图。
然后再不断的做计算设计。
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锻件,起落架,机载附件都是国产。
沪市的计算机使用每天都要排队,每次都是熊总设计师或是周总设计师半夜排队到12点多,然后凌晨顶着红眼圈回到研究所。
王德明身边正是熊所长,他被领导告知这位王德明可以拉来香江的研究资料。
所以,他特别的热情:“德明同志,虽然我们准备的还很不是很充分。”
“但是,我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经费,未来我们的大飞机一定畅飞在我们的天空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