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宋家家主的眼神。
绝望中夹杂着对自己的恨意。
却没有一丝一毫悔恨。
朱樉也曾亲口问他,为何要杀自己的人。
宋家家主眼中却透露出一丝茫然。
许久后,才吐出一句话
“杀他们,还要理由吗?”
朱樉当场哑然,也有了些明悟。
在宋家家主眼中。
除开宋家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无论是他田地上的佃户,还是朝廷的官员,都不算是人。
杀了,也就是杀了。
甚至还不如他养的一条狗死了,对他心情影响大。
朱樉最后也就释然了,没有多和他说什么。
直接一刀砍掉了他的脑袋。
本来按照大明律,造反乃是十不赦的大罪之一。
是要夷三族的。
罪魁祸首,更是要被凌迟处死。
朱樉一刀枭首,倒是让他快速解脱。
余下的宋家人里,朱樉也没有磨叽。
当场召集了宋家的许多佃户,当场指认。
只要手里有血债的,一律当场斩首。
余下的那些,男的为奴,女的为婢。
如此粗暴的审判,肯定会有一些冤假错案。
但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提出异议。
秦王能够放过他们的妻儿老小一条生路,不少人甚至是心甘情愿去死。
那一晚,整个宋家大寨都弥漫着血腥和火焰。
天亮之后,因为炮弹爆炸和城墙爆破,引起的火,终于将整个寨子给点燃。
占地足有上百亩的寨子,最后燃烧了七天七夜才熄灭。
那些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佃户们血肉堆砌起来雕梁画栋的庭院,彻底化作一团灰烬。
“当地百姓倒是挺感激本王,要不是咱拦着,都要给咱立生祠了。”
朱樉道:“宋家趴在他们身上不知道吞噬了多少血肉。”
“咱也是做了件大好事。”
“但是有人将此事扭曲一番,报到了殿下面前。”
李俨严肃道:“虽是挑拨离间,但殿下如今离京日久,难免会在陛下心中生出怀疑。”
老朱本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如果有人刻意挑拨,很难不会手握重兵,就藩千里之外的藩王心生怀疑。
即使这个人是他的亲生儿子也一样。
“你多虑了。”
朱樉也从自己身上抽出一份信件:
“这是父皇给咱的亲笔信,信里对这件事可是大加赞赏!”
朱樉在宋家谋逆之上,收拾完他们,就写了一封亲笔信,快马传递给朱元璋。
因为昼夜不停,只花了六天就传到了京城。
朱樉的信,比告状的信件,还要早四五天到!
当时的朱元璋,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即使是本着维护统治的角度,宋家这样的刺头,都是要被消灭的。
如果当地大族能够随便杀官,还不被严惩。
朝廷威严何在?法纪纲常何在?
更别提朱樉要做的清查田亩这件事。
在朱元璋看来,是一件好处多多的事情。
一来,没有了地主们的盘剥,百姓日子更够更好过一些。
老朱是佃户出身,自然明白地主们的嘴脸。
甚至当年,他父母去世,想要向自己的田主要一块地埋葬亲人,都被拒绝。
二来,也是能够收上更多的赋税。
将各种隐田清查出来,可以征收的田地就多了,赋税自然而然也就多了。
当然,朱元璋也不是仅仅听从朱樉的一面之词。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朱元璋也让手下收集到当时的详情。
虽然说老朱在关中的情报势力,远不如在江南来得强有力。
但是打听这样一件在蓝田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情,还不算太难。
在知道了更多细节后,老朱才给朱樉写了这一封亲笔信。
“父皇甚至在信中埋怨咱,杀得太少了,放过的人实在太多!”
朱樉将明黄色的绢布,递给李俨:
“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恨不得让咱将宋家三族全部杀光!”
老朱是个很矛盾的人,他有爱人的一面,也有残暴的一面。
作为封建统治者,在面对威胁自己统治的人,他就像冬天的风雪一般寒冷肃杀。
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想法来。
那么朱樉就不是仅仅杀掉宋家几十个手中占有血债的人。
而是要将宋家上下三四百口人,以及他们的父族、母族、妻族数千口人,全部屠戮一空,才能够威慑住这些意图谋反的人。
“殿下宅心仁厚,自然是不想多造杀孽。”
李俨接过朱元璋的亲笔信,夸了朱樉一句。
和动不动抄家灭族的老朱相比,只诛恶首的朱樉都变得面容祥和起来。
“本王杀的人里,不说绝对,大多数人都是该杀之人。”
朱樉想起当时公开审判的场景,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你是没见到,不少佃户恨不得将宋家人生吞活剥了。”
宋家作为蓝田一片天,自然不仅仅只是向佃户们收租。
他们还同时放贷、经营产业。
蓝田的佃户,不少人就是被宋家逼得卖儿卖女。
当时,还有个面容枯槁,皮肤黢黑,血管如同老树盘根暴起的老农。
在公审的时候,冲上台,抱着一个老头撕咬,硬生生从老头身上咬下来一大块血肉。
等守卫刑场的护卫们反应过来的时候。
老农已经从他身上咬下一块婴儿拳头大小的肉块。
在嘴里不停咀嚼,最后硬生生的吃下来。
即使是久经沙场的秦王军将士们,也被这食人鬼一般的样子给惊到了。
等拉开两人的时候,宋家老头都要痛晕过去了。
朱樉亲自下场询问过后才知道。
老头的儿子,早早死在元末战乱之中。
只剩下一个儿媳,带着遗腹子,辛苦生活。
然而有一天,老头正好从他家门口路过。
也不知是天生变态,还是突然来了兴致。
将他儿媳强暴了不说,还用刀划开了她的肚子,将快要出生的孩子砍成了碎块。
最后开开心心的取走了孩子的胎盘,据说是要做成药引子,补补身子。
“李俨,不是我主动引发了这场大火。”
朱樉最后道:“火气本就在众人心里,本王只是顺应民心,烧尽这世间污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