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科学教育,江南蒙学(求订阅!)(1 / 2)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爹,这么急着召见咱,有大事?”

铁锅炖鱼还没吃到的朱樉。

就被仪鸾司的人传了道朱元璋的旨意,让火速回宫。

据说老朱很着急,可能是出了什么事。

朱樉只能够忍痛放弃,自己亲手钓上来的鱼。

骑上快马,飞奔回宫。

就连徐妙云都被落在后头,慢慢坐着轿子回宫。

快步走入殿中后,只发现老朱一个人背手站在大殿中央。

虽已年过四十,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全然没有佝偻姿态,整个人如同劲松一般。

朱元璋转过身来,上下打量了下朱樉。

“在外边野的挺欢啊!”

朱樉来的匆忙,衣服也没换,穿的是一身干农活时的粗布衣裳。

蓝灰色的麻布织成,只在内里,有着一层保暖的棉花。

毕竟初春时节,早晨温度也不到十度。

蓝灰色的麻布面上,沾着不少的尘土。

这套衣服和朱樉那些日常放着长灰的皮裘袍服相比,廉价无比。

不过区区二两银子。

但对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太贵太贵。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还未能大量产出的棉花。

麻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早已廉价。

“今年地里旱得很!”

弹了弹身上的灰尘,朱樉不甚在乎说道:

“地干灰尘就大了,又是快马加鞭赶回来。”

“难免弄脏了。”

果然,朱元璋听到田地干旱之事,就不再说起朱樉衣服的礼仪问题。

立马问起农事:

“依你看,今年可有减产风险?”

老朱对农业生产非常关心,远超历代帝王。

究其原因,还是他的出身,让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农事的重要性。

减产,轻飘飘的两个字,背后可能是数万、数十万百姓吃不饱饭。

“春日里浇水,可还来得及?”

说起正事,朱樉也严肃起来:

“城外的几条大河,水量还很充足,浇水虽然费功夫,但也够灌溉农田。”

“只要不是数月无雨的大旱之年,冬麦今年收成应当不成问题。”

“水稻的话,那就真要看天时了。”

朱樉很谨慎,不敢在这种大事上放言。

“若是三月内不下雨,怕是连秧苗都发不出。”

“增雨呢?”

最近两年,京城附近无雨的时候,经常会打增雨火箭弹,来想办法降雨。

虽然成功率大概只有七成,但是相比较之前一点办法都没有,也要好上许多。

朱元璋对增雨弹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也有了很多的了解。

因此,才会首先想到打增雨弹。

“现在能不能打增雨弹来增雨?”

“增雨的前提条件,还是不少的。”

朱樉摸了摸还不算浓密的胡须。

“起码最近这几天,应当还不具备增雨的条件。”

“这事要让钦天监的人,多留意一下。”

对于尚处于农业社会的大明来说,天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搞懂增雨的原理后。

朱元璋又下令,在钦天监内增设许多观察天气的气象员。

按时,将江南各地的云相等情况,传回到钦天监内。

然后视情况,在各个地方进行增雨。

再远一些的地方,消息的滞后性就会变大。

朱元璋也就给了当地主官,自由裁定是否增雨的权力。

只不过在事后,都要将当时的情况,写成报告传回中央。

以便于核定,这雨到底是否应该下。

防止有人利用增雨,来给自己谋私利。

“增雨一事,当真神奇!”

朱元璋想起过去几年,频频在京畿周围出现的火箭弹求雨场景。

“谁能想到,竟然只需些许盐粉,就能让云变雨!”

“求雨竟不需龙王!”

“只要几十枚火箭弹就好!”

要不是朱樉大大方方的将求雨的原理等,全部告诉自己。

朱元璋估计自己可能还会觉得自己这儿子,是要靠此装神弄鬼呢!

毕竟,在旁人不清楚的情况下。

乍一看见,朱樉求雨成功。

怕不是能够将他当做真龙,给供起来!

若非真龙,缘何能求来雨水!

这可比龙王庙里的石塑龙人,要灵验多了!

当然,如今也有不少人,从拜龙王,改为拜增雨火箭弹。

他们都是亲眼看着,火箭弹升入天空后。

便是一场场的天降甘露!

如此神物,又如何不能得到供奉!

如果这是个信仰能成神的世界,哪怕是会多出一位火箭弹之神。

主掌战争、天气等。

“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

朱樉看得明白:“若是想天下大治,还是需要吏治清明。”

伟人曾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

“想要吏治清明,难呐!”

朱元璋叹息一口气,招呼朱樉坐下说话。

“空印一事,你应该也有所耳闻,涉及其中的官吏,仅仅是初步查出的就有近千人!”

“你叫咱如何处理是好!”

这确实非常麻烦。

如今大明官员,约莫一万多人。

一次性干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间的官员。

绝对会对大明原先就不甚完善的官僚机器,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坐牢、流放、苦役、再教育。”

朱樉脱口而出几种不同的刑罚方式。

“就看父皇您想要达到何种目的。”

贪腐之事,不可不罚。

尤其是大明初立,不确立正确的官场观念。

那后世的帝王,也就很难纠正贪腐的不正之风。

朱元璋:“咱要天下官吏,皆为清官,认真为民做事。”

“你觉得该如何做?”

老朱这是又反过来,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

朱樉的回答,也很有自我特色。

“方法说来既难,也简单的很。”

“创办从开蒙到太学的一系列学校,大兴教育。”

“让这天下人人都能读书。”

“自然也就能够从中选拔出一批没有根基、身家清白的官吏。”

如今官场上的种种乱象。

很大程度上,和官僚们背后错综复杂的出身、利益团体有很大关系。

相当多的官员,都受到豪强大族的投献影响。

大族能够在宋元传承至今。

其他方面,可能不甚熟练。

但是在收买官员这方面,绝对是顶级水平。

投其所好,都是低级玩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