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架四轮马车,载着众多粮食、火药、铅子、炮弹,浩浩荡荡连绵十几里。
翻过临时修缮的雁门关,道旁还能看到数月前残留的战争痕迹。
夯土边边角角隐约可见暗红色的血迹,走两步就能捡到射入泥土的铅弹头。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中原大地战争之中,便少见战车。”
徐达站在破烂的雁门关头,看前后连绵不绝的车队。
“为何你还要用如此之多的战车?!”
骑兵,尤其是重甲骑兵完善后,战车就退出了中原交战各方的视野。
同样具备冲击敌阵能力,骑兵速度更快、灵活度更高、成本更低。
朱樉军中,则是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箱式战车。
车厢两侧铁板上,开有一排射击孔,便于火枪射击。
“塞北草原,土地平整,水网稀疏,适合战马纵横驰骋。”
朱樉解释道:“我自到关中之后,练兵不过数月。”
“练不出数万能马上冲击敌阵的骑士,便只能用练步卒的法子,练出骑马行军的火枪手。”
“若是骤然同北元部队交战,便用战车在四周搭起一道简易防线。”
“阻止草原骑兵分割我军阵型。”
“火枪手下马,在车阵内列队,然后射杀敌人。”
战争之中,从无万世不易的道理。
从来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骑兵的高速冲锋,向来是步兵的噩梦。
“所言不错,战车于中原战阵无用,却也能用于草原之上。”
徐达击掌赞同道:“孙子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战车用在中原是为害,用在草原则为利!”
虽起身微末,但徐达加入红巾军后,也饱读兵书。
前人之言,信手拈来。
“据闻,秦王军多用火炮,一炮焚烧数里?”
前年雁门一战,陆三思一战歼敌数千,扬名大明诸将之间。
尤其是火炮神威,第一次进入诸多将领眼中。
即使是徐达这样的大将也对此颇为好奇。
之前明军也有不少大炮,不过威力都不大。
“此乃谣传,火炮威力虽大,却也只能炸伤三丈内的士卒。”
可不能让徐达产生奇怪的记忆,朱樉纠正道:
“不说焚烧数里,就是焚烧数十丈都困难。”
60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不像155榴弹炮,一炮下去能震死方圆十几米的人。
四五米外,冲击波就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但迫击炮弹更依靠杀伤碎片来杀人,铸铁外壳的碎片效果很好。
即使装填的是颗粒火药,一枚炮弹也能产生上百片碎片。
有效杀伤范围在十米以上。
“火炮生产不易,我军如今也不过有大小火炮四百多门。”
朱樉用旁人看来欠揍的神情道:“还远远不够用!”
秦王军中装备最多的就是60毫米迫击炮,射程150-800米,重四十多斤。
还有少量新研制的80毫米迫击炮,射程400-1500米,重八十多斤。
原因还是动力问题,没有强悍的动力源,难以对更大尺寸的钢锭进行加工。
蒸汽机的制造方案,已经摆在关中郭兴汉的案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