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教师,你说她正常吧,她却什么都不干,无法正常生活,也不和家人说话;说她不正常吧,她却知道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等生物化学甚至物理学知识,比许多普通人都强的多……
这不就是疯子和天才的混合体吗!
而这时,
网上,又有许多网友,纷纷分享自己身边见过的,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有关精神病天才的奇特故事。
这个网友说,他见过有个人,明明像是智障人士,无法生活自理。但,任何他看过的文字,都能清楚的记得,甚至能复述四大名著,据说这是什么‘照片记忆’(或照相机记忆),当时看的东西都会在脑子里留下‘照片’。
另一个网友说,他朋友的远房亲戚小区里有个人,本来是大学生,突然有一天就不清醒了,然后嘴里整天说着一堆乱七八糟没有规律的数字,某天被一个大学教授偶然听到他说的数字后惊为天人,因为那个大学生竟然是在一刻不停的在心中计算无限不循环的圆周率,也就是‘π’,都已经算到好几万位以后了……
越说,越邪乎。
那种猎奇的幅度,都快CD市妖奇谈了。
精神病,这个向来被鄙视、可怜的弱势群体,竟然不知不觉中,开始被某些人神话起来,甚至,还有些人在心里惋惜不已:
“我为什么这么正常!我为什么不是精神病!这样,我也能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天分,被称作天才了!”
毕竟,那种瞬间心算、照片记忆等等天赋,都太牛比了,就跟特异功能似的,这谁不想有……
……
“这,会不会有点过了?”
公司里,杜开正在和赵小康商量《快乐向前冲》的事。
赵小康看着手机上如火如荼的讨论热潮,不由向杜开问到。
“是有点。”
杜开点点头。
他低估了大众猎奇心理的旺盛程度。
只是随便讲了个故事,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
“不过,有一点好的是,这样一来,大家就不会一味的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废物、人类残次品了。”赵小康说道。
杜开也补充道:“讨论越激烈,就越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吸引更多人开始研究、关心这个群体,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个好事。”
相比于被诋毁、被捧杀,最令人绝望的是,无人关注。
只要被关注,只要被大家看到,就还有希望。
“不管这些了,我们继续说节目的事。”
杜开回过神来,对赵小康道:“设备采购的事怎么样了?”
赵小康立刻回答:“有的设备可以直接买到,但有的需要专门定做,所以还得等一段时间。”
这种闯关设备,并不是标准件,而且还需要按照节目的流程设计来做适配性调整,是必须专门定做的。
“嗯,不急,反正其他事项也还没准备好。”
赵小康办事,杜开很放心。
老油条很圆滑,但又很沉稳,交代给他的事他都能想方设法完成,有他的配合,对杜开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冰箱赞助的事……”赵小康刚要继续向杜开汇报。
突然。
“嘟嘟嘟”
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前台打来的:“杜总,有客人要见您,他说是饶文推荐来的。”
嗯?
杜开疑惑,这又是什么人?
自己只跟饶文见了一次而已,他怎么会推荐人过来?而且饶文也没跟自己递话啊。
他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饶文的面子他还是要给一下,毕竟饶文才刚帮了他。
“好,我马上去接待室。”
……
“杜导,冒昧前来,打扰了。”
杜开刚推开接待室的门,沙发上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立刻站了起来,主动向他握手,姿态放的很低。
“你好。”
杜开疑惑的看向他:
“饶老师推荐你来,是为了……”
“其实我撒谎了。”年轻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满脸歉意说道:“饶文老师根本不认识我。”
啥?
杜开懵比。
这种事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还是自己太年轻啊,以后再遇到说是某人推荐来的,一定得先求证一下这个某人,不然万一这是黑粉或者菠萝卫视派来捣乱的呢。
那个年轻人见杜开表情不太好,连忙解释道:
“实在不好意思,主要是我太想见您了,眼前这个如此好的机会,我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我叫朴润,是华信出版社的一个编辑,我这次来,是想出版您的书。”
华信出版社?
这个杜开知道。
虽然不如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等鼎鼎有名,但也是为人所熟知的一个大出版社。
而且,和前两个特别严肃的风格不同,华信出版社非常新锐,各种新潮类型他们都会积极出版,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财经、管理学、个人成长等书籍,他们每年都会出版一大堆。
“出版我的书?我哪有什么书啊?”
杜开被朴润搞蒙了。
朴润连忙说道,眼神里还有些火热:
“就是那个女教师的故事啊!”
“那个访谈视频我看了,通过您和饶文的谈话,我知道您在过去几年遇到过不少精神病人,除了这个故事,您肯定还有其他可以讲的故事。这些,只要您写出来,集结成册就可以出版了啊!”
原来他打的是这个谱!
杜开恍然大悟。
不由高看了这个朴润一眼。
这人思路太灵活了,难怪能想出假冒推荐来见自己的鬼点子。
的确,他还有许多可以讲的故事,毕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本书是厚厚一册,有好多个故事,他只不过随便说出了其中一个。
朴润又说道:
“杜导,您应该看到网上的情况了,广大网友都对这些故事很感兴趣,已经引起了极大的讨论热潮,甚至还出现了大量以讹传讹的奇幻故事,都快成一个独特的‘精神病文学’分类了。”
“虽然那些故事也很吸引人,但太失真了,一看就是假的。”
“我觉得,您作为亲身体验者,还是您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最权威,最能让读者信服。”
“所以,我强烈邀请您出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