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产业集群(1 / 2)逆天负二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说朱安宁去要钱了?怎么,他就这么缺钱,好像还逼得老五去找那户部的人了是吧。老五也是个憨货……”

朱元璋在那呵呵笑着,这事是毛骧告诉他的,锦衣卫这个监察百官的网,已经变得越来越密。

这些带刀侍卫,已经慢慢变得有点令人闻风丧胆。

一时间,应天府也好,地方也罢,居然还真的就消停了不少。

起码那些腌臜事,是相对少了很多。

这非常符合老朱的初衷。

他本来就是控制欲极强的人,所以,老朱很满意这个结果。

“回父皇,是的……闹得有点难看……”

朱标是刚从永乐庄回来,他是径直就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殿内汇报。

嘴上说的是难看,但是实际上也是笑意盈盈。

“难看?难看就对了啊……最近是不是又有人报他行为不端了?小过刚好,下个饬令,朱安宁公私不分,行事孟浪,禁足一个月!狠狠禁足!不得离开永乐庄方圆五里。对了,他的俸禄田,罚没今年的收成。”

朱元璋敲了敲案板:“以儆效尤!”

这话说得是冠冕堂皇。

而两人都知道……

这朱安宁的俸禄田,今年还是荒地……有个屁的收成。

至于禁足。

对朱安宁更是不痛不痒。

远处几个阁臣可都是还在殿内的。

朱元璋并没有让他们回避。

所以这些话,阁臣们是听得清清楚楚。

却也是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那就是,朱安宁,并无大过。

王本等阁臣是胡惟庸废除后就一直跟着朱元璋的无黑丝老头秘书团。

哪能不知道朱安宁做过什么。

番薯,土豆,江宁屯是干什么的。

铁冶,火绳枪,肥料,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们那是一清二楚。

几人都知道。

起码这段时间内,这朱安宁,地位肯定是安稳的了。

无勋贵派系,无浙东背景,更不是元朝遗官……这样的人,自己老板,哪能不喜欢呢。

“对了,父皇,朱安宁他那庄子,现在可是大变样了啊。”

朱标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准备开始慢慢讲一讲今天的见闻。

毕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他觉得必须要告诉自己父皇。

“变样?不就是听说他建了个民铁在那敲农具么。”

朱元璋此时也是终于舍得放下手中的折子,喝了口茶,开始听朱标说。

“那民铁规模越超一般铁铺,里面工匠,办公,还有兼工分工明确,我看过记录了,日产农具不仅可以满足永乐庄和江宁屯,甚至他还有往外面卖的打算?”

“哦?他的铁器就这么好用?”

“他大量采买了城东铁矿的矿石,虽然不及遵化铁矿,但是敲农具是极好的,最重要是的,他的农具似乎是改良过的,我问了那些老农,他们都说好用……”

“他还真是能折腾东西啊……不过能让农户们干农活更顺手,这是好事,大好事,他爱买卖就买卖吧,他又不是那种左手倒右手的奸商,不必过多干涉。”

“嗯,所以他说要钱,其中一部分,就是说要拓建铁冶。”

“你不是说规模已经算大了么?”朱元璋听着皱起了眉头:“再拓建他哪来的人手去当铁匠?”

他是担心朱安宁又拉着他的虎贲卫全天候在那敲铁,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允许的,所以才有近期的敲打。

至于詹事府……那群人只要不折腾死了或者胳膊腿什么的断了残了……他老朱是绝对不会管的。

又不是没有大臣来他这里喷过朱安宁。

说什么竟能让有官职的文人下田干活,真是有辱斯文。

这些翻来覆去的屁话,朱元璋都用朱安宁也下田了,顶了回去。

“他是想用詹事府的人?那群人不是在耕田么,千亩地,人少了可伺候不过来啊。”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这个也不大可能。

“他开始在庄里雇帮工,比如之前他乡学里的半大孩子,都被他拉了出来,要么去他的肥料工坊,要么去铁冶,要么去田里劳作,是干半天活,上半天学堂……他说这叫什么半工读。”

“那些半大孩子,会耕田很正常,铁冶工坊的事情,他们怎么学会的?”

“朱安宁编写了很多所谓的工作手册,那些少年,都识字,所以学得很快,我看他工坊和铁冶运作都是有条不紊。”

朱标说得很慢,他试图把事情说得清楚些。

毕竟,今天去永乐庄,虽然最后的闹剧才是最戏剧的,但是最让朱标印象深刻的,还是永乐庄的运作。

它虽然依旧是一个村庄。

但是却有一种高效的感觉。

人人积极向上,永不停歇。

朱元璋则明显在思考,而朱标也是继续说了下去。

“不仅是那些学童学会了认字写字,朱安宁还借方孝孺,完成了对一般村民的教化……好似他庄子里,随便抓一个村民,都会识字……儿臣亲眼看见,那些老农在对着农书,学着种番薯和土豆,还有玉米……”

“老农……识字?”

要是说前面的事情还在朱元璋的认知范围内。

后续这个老农识字,多少就给朱元璋带来点震撼了。

而震撼的可不止他一人。

那几个阁臣本来还是在安心工作着的。

听着什么孩童识字,少年认书之类的,只觉得这永乐庄确实教化的还不错。

怎知后来太子居然说出了老农全都认字这种荒唐事。

几个阁臣全是面面相觑。

这几个阁臣,原本就不是什么大官,甚至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那种。

属于是火线提拔上来的秘书官,而他们能提拔上来的缘由就是……

他们都是有名的大儒。

虽说比起宋濂这种差距是有的。

但也算是公认的学问人。

所以基本涵养都还行,并没有跳起来说什么太子话说,农民怎么可能认字之类的屁话。

他们……下意识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所以才会面面相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