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状状憨笑道:“十年没怎么出来了,怎么不得捯饬捯饬。”
“来,我给你介绍。”
“《爆裂鼓手》的导演路宽,女主角刘伊妃。”
几人握手致意,路老板率先拍起马屁。
“巩莉姐,你这气场太足了,我看刚刚采访你的记者都排着长队呢。”
“哎,这一半天要了半条命了。”
巩莉轻轻抱怨一句,又对着路宽笑道:“路导,你的影片非常精彩,一开始马可穆勒说有一部电影要延迟交片,评委会都不太同意。”
“直到看见你提交的样片,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提议!”
路宽双手合十表示谦虚:“这得感谢巩莉姐还有田老师帮忙!”
巩莉招呼他们到餐台坐下聊,突然一个法国记者拦住去路。
“巩莉主席!我是《片场》杂志的记者,想采访你几个问题可以吗?”
女记者用的是英语,巩莉茫然地抬头找自己的翻译却不见人影。
这一届的威尼斯电影节有很多被欧洲媒体诟病的点,巩莉担任评委会主席就是其中一个。
她在2000年就担任过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加上此前辉煌的演员履历当然是够资格的。
媒体攻击的点在于她不会讲英语。
于是不仅是双标的西方媒体,连国内媒体和吹毛求疵的影评人、公知都抨击她不会讲英语还去做评委,丢了中国人的脸。
这个年代国人普遍不那么自信,最有市场的言论就是我们要反思,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努力和国际接轨。
放到今天的舆论环境下,对于巩莉不会讲英语还当上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应当是称赞远远多过抨击的。
路老板当然是机敏的,他迅速转述了记者的问题,临时充当翻译,巩莉这才镇定下来。
从她被宣布为主席开始,就一直在承受着媒体的口诛笔伐。
法国记者面色不善地瞟了眼路宽,简单采访了几句就悻悻离开,巩莉的脸色非常难看。
“巩莉姐,这记者是故意的吧?”
“是的,都等着挑我的错呢,呵呵。”
刘伊妃一脸懵懂:“路导,什么意思啊?”
“电影节采访都是要预约的,这个女记者显然是为了制造话题,趁着翻译不在,给巩莉姐搞个突然袭击。”
巩莉招呼几人坐下:“说得没错,这群西方人骄傲得很,他们觉得让一个中国女人做评委会主席很荒唐呢。”
“我昨天接到《楠方都市报》一个记者的求助,他预约采访被工作人员无视,后者假装听不懂他的英语口音,从早晨拖到晚上都没办好采访证件。”
“后来我找人过问给他们办了证件,你知道那个白人工作人员说什么吗?”
“他说你们中国人也懂电影?采访证给你都是浪费。”
刘伊妃最先沉不住气:“太可恶了这群人。”
田状状和路宽都是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傲慢与偏见,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