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女权,少数组织,纷纷冒出,对这部电影进行口诛笔伐。纷纷给姜瑜扣了个莫名的“歧视”帽子在。
在外网上边,也算是吵得火热。
但作为发行方的索尼公司,却全然不管这些…你们骂的是制片人,关我一个发行商什么事?
事实上此类的争议和指控,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影响某件事的正常发展。
她们顶多打打嘴炮而已。
如果打嘴炮有用的话,《美人鱼》真人版,又怎么会公开上映?
对于索尼公司而言,争议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少了很多宣发的费用,热度在互联网上已经足够高了。
总之。
在柏林电影节拿奖过后的短短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
《喜宴》这部电影,就已经在欧洲各国,在老美这边的院线,纷纷登入上线,开始公映。
于此同时,电影还引入了呆湾,粤港,以及新加坡等地。
…
2月14日。
安妹和珍妮,便已经回到了洛杉矶。
两人稍做整顿,换了身衣服,便马不停滴的前往附近的影厅,准备购票观影。
虽说两人在影展上已经看过无数次这部影片了,但得了首映通知,还是忍不住乔装打扮跑了出来。
这一次,她们其实更想看的,是观众的反应。
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注定不会在宣发上投入太多的成本。
上了影院,瞄了一眼,居然还有几个莫名其妙的组织,挂着个招牌,戳在影院的一角,举着一张抵制《喜宴》的牌子,正在慷慨激昂的陈述着什么。
其中居然还有华人的。
安妹就叹气。
回到洛杉矶之后的这段时间,她也有在老美这边的互联网上刷到过一些比较偏激的言论。
老外这边,倒是正常,这帮人啥事都喜欢抗议加游行一下,传统了属于是。
但让她比较难以解释的,反倒是一些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自称是华裔美国人的,懂中文的家伙。
先前《喜宴》,她们整个剧组,因为亚裔面孔的缘故,在柏林那边,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的隐形歧视。这帮家伙没有发生。
现在反而冒出来了,附和般,站在了那些抵制的人的身边,张口闭口就是“你们要注意反思”,“电影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肯定是因为拍了不好的东西”“文化圈子不通就不要强融,搞得大家都很尴尬”云云…
互联网时代。
消息流通的贼迅猛。
国人那边电影还没瞧上,反倒是这类莫名其妙的言论却已经刷到了一大堆了。
搞得大多数国内观众一头雾水的?
这都啥跟啥?
《喜宴》拿奖的时候,虽然短时间在国内互联网媒介上短暂小火了一阵子,但热搜都没冲上多靠前,热度很快就降下去了。
降下去的原因其实也挺简单,因为总局没让过审。大多数搞新闻媒体的,这点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
所以热闹了一阵,就该干嘛干嘛,《喜宴》在国内互联网带起的连漪,便很快消沉了去。
结果被外网这些傻老外外加一些不知道是干啥的,领狗粮的东西,天天跳出来说反思云云。
一下子,又把《喜宴》拉回到很多人的视线当中。
然后有心之人,一瞧,“哎呦哎呦!居然是金熊奖!”
这一折腾,才算彻底给国人,留下了那么一丁点儿的印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