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手抚胡须,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这考试之法,倒也不失为一个公平之策。
既给予了世家子弟展示才学的机会,又能让寒门子弟凭借自身努力脱颖而出,如此一来,既能安抚世家,又能激励寒门,还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充实都察院,可谓一举多得。司马朗亦是目光闪动,他虽出身世家,却也明白苏曜此举的深意。
若以考试定优劣,世家子弟凭借多年的家学熏陶,在考试中未必会落于下风,如此一来,倒也能让世家颜面不失,还能避免与苏曜彻底对立。想到此处,他拱手道:“大将军此计甚妙,以考试选拔人才,公平公正,既能选出贤才,又能服众,朗以为可行。”
荀攸也随之附和:“公达所言极是,如此一来,各方皆能接受,都察院也能吸纳到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实乃良策。”
见荀攸和司马朗都表示赞同,郭嘉和王凌等人自是纷纷点头,卫觊也连忙表态:“大将军英明,如此安排,定能让都察院焕然一新,为新政的推行保驾护航。”
苏曜见众人意见达成一致,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诸位都无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计议既定,接下来众人就深入话题,就统计司还有新都察院的部门设置以及具体权责,还有下来扩招考试的其他事项深入讨论。
而越是深入,众人越对苏曜的发言感到心惊。
这一层层的设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直叫众人惊觉,原来大将军心中早已绘制出一幅宏伟蓝图。
苏曜条理清晰地阐述着,统计司要设立专门的人口普查科、经济数据核算科以及土地资源清查科,各科室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将全国的基础数据牢牢掌握。
而新都察院则分为京畿监察部、地方巡察部和财务审计部,不仅各司其职,还能相互监督制衡。
提及扩招考试的其他事项,苏曜更是目光如炬,言辞恳切:
“考试内容,除了经史子集,还要加入时务策论,考察考生对当下民生、经济、吏治等问题的见解,唯有能提出切实可行之策者,方是我大汉所需之才。”
“与此同时,都察院作为监督风纪的部门,首在清正廉洁。”
“其部官员,当以身作则,若有违法违纪之事,当罪加三等,严惩不贷!”
众人听苏曜这般斩钉截铁地强调都察院官员的纪律要求,皆是神情一凛,心中明白这是要从根源上杜绝监察机构的腐败,确保新政推行的公正性。
荀攸率先拱手赞道:“大将军思虑深远,都察院身负重任,唯有自身清正,方能监察百官,威慑群小。如此一来,新政推行之路,又多了几分保障。”
司马朗也面露赞同之色,补充说:
“不过严惩违法违纪者是一面,对那些公正执法、政绩卓著的官员,我们也应该予以褒奖,有奖有罚方能激励都察院众人一心奉公。”
话说到这里,之前众人争执紧张的气氛也早已不见。
荀攸一听司马朗如此说,当即打趣他,说他身为御史官员,这是来给自己谋福来了。
司马朗闻言也是哈哈大笑,摆手说:
“公达羞煞我也!”
“某这番话,纯是为了都察院的长远发展考虑。”
“公正执法的官员得不到表彰,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尽心尽力?这褒奖可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为我整个都察院树立榜样。”
郭嘉轻摇折扇,笑着接过话茬:“司马兄所言是极,赏罚分明方能让都察院上下一心,不过,这奖惩的标准细则,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本来话说到这里,也就该就此打住,再议其他重要事情了。
然而谁知道,刚刚一直听他们说笑的苏曜却突然顺着话头接了下来:
“这奖惩之事,诸位言之有理,我这里正好有书一册,虽尚不完善,但作为都察院奖惩制度的基石或许可行,诸位但且一观。”
话音一落,苏曜便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顺手往怀里一摸,便掏出了一本装订精美的书册,上书“考成法”三个大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