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光复云贵(3)(2 / 2)江边的三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好在有荣玉材这位曾经的贵州提督和徐天宝这位安义镇总兵在。

李世贤率军,先取安南,后取普安,继而驱兵直入普安厅。

荣玉材这位贵州提督一到普安厅,普安厅的绿营守军想都没想,直接投了。

踏马的连提督和总兵都归顺了,他们一个月才领多少饷银?至于那么拼命吗?

兴义府以北的区域,和普安厅被拿下之后。

李世贤直接领兵南下,因为兴义府的府城,便在最南边。

兴义府的绿营兵倒是想归顺,但奈何兴义府的知府却是一个旗人,他抵抗的决心是最强的。

于是乎李世贤在大帐之内,直接召集荣玉材和徐天宝,商议攻城之事。

“兴义府不肯归顺,机会已经给他们了,他们自己不要,那就别怪本将军不留情面了。”

“将军,末将再去城下劝一劝,让城中的绿营兄弟们拿下宝成,献城归顺如何?”

荣玉材其实是想兵不血刃的拿下兴义府,这样一来功劳也有了,还不用见血,那岂不是皆大欢喜?

可是这时候李世贤撇了他一眼问道。

“要是你能说的通,兴义府早就拿下了,又何至于到现在?我看城中的绿营兵,已经被宝成吓破了胆。”

这个宝成也就是兴义府的知府,他是满洲镶白旗出身,在知道自己作为旗人就算投降了,也免不了一死的情况下。

他抵抗的决心,日益强烈。

“将军,不如试试招降宝成如何?”

“元帅早已有言在先,汉满不两立,徐将军这是要违抗元帅的大令?兵不见血,又怎能称之为兵?此战以绿营兵为先,我两千精兵作为预备,这是你们的功劳,能不能拿的了就看你们自己了,本将军倒是不介意为你们分担。”

李世贤的话很明显,你俩是降将,降将就得有降将的样子,你不拼命,怎么能洗刷掉自己以前的烙印?

对于这一点,荣玉材的感受,可能比徐天宝更甚,徐天宝好歹也是主动归顺的,可是他不一样,他既是俘虏,又是降将,不打一仗,能翻得过来身吗?

“将军,我明白了。”

荣玉材这回是下了狠心,他咬着牙跟李世贤做了保证。

旋即在做好计划之后,荣玉材自己掏出银子赏给那群被俘的绿营兵勇们。

这些银子是他归顺之后,李世贤退还给他的,每个士卒十两银子,一千名兵勇,就是一万两。

荣玉材给了一半,留了一半,这个做法,让麾下的绿营兵们看着是眼红不已。

他调足了麾下兵勇的胃口,随后荣玉材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盔甲,手持大刀,亲自披甲上阵。

荣玉材都多少年没有亲自上阵了,这回为了以后的前途,荣玉材算是发了狠。

他领着麾下一千绿营兵,轮番不停地攻击兴义府城。

这一举动,瞬间让徐天宝着急起来。

如果兴义府城真的让荣玉材攻了下来,再加上之前普安厅的功劳,他徐天宝搞不到还得被荣玉材压一头。

一想到自己主动归顺,到头来搞不好还得被荣玉材赶上,徐天宝的内心更加急切。

于是他也效仿荣玉材的举动,拿出自己压箱底的银子,作为赏赐,随后带着自己麾下数百绿营兵,加入了战场。

这群绿营兵们,在伪清那头一个个就跟绵羊一样,可是归顺过来后,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精锐”感。

他们似乎变得更加的坚韧,扛着箭雨、子弹,杀上城头。

荣玉材和徐天宝两人更是手持大刀,亲自上阵,两人谁都不肯落后半分,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下,兴义府的绿营兵,终于是扛不住了。

崩溃了。

荣玉材带着兵从城上一路杀下去,徐天宝则是带着自己的兵,从另一边杀下城楼。

两人最终在城门处成功“会师”。

兴义府城最终还是破了,昔日孱弱的绿营兵,此时似乎又成了“精锐”。

在荣玉材和徐天宝看来,他们打不过大明天兵,难道还能打不过绿营兵吗?

同为绿营,谁还能不了解谁呢?

兴义府一破,也意味着李世贤彻底光复黔西南地区。

他在光复兴义府第一刻,直接当着所有兵勇的面,一剑斩杀宝成。

而李世贤也没有违背诺言,他当即在兴义府衙门中,写下公文,如实记录了荣玉材和徐天宝两人的功劳。

这让荣玉材对李世贤的看法又高了几分,此人果然不是凡俗,年纪虽轻,却已有古之名将之风。

李世贤的路异常的顺畅,这是因为荣玉材和徐天宝,在客观程度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而陆顺德那边,已经围大定府围了差不多二十多天。

此刻的大定府之内,存粮已经日渐短缺,威宁镇总兵重纶虽然依旧在顽强抵抗。

但是大定府之内,已经开始有人对他不满了。

大定府城一间民居之内,几个身着绸缎长衫的中年人正聚集在一起,悄悄讨论着什么。

他们几人是大定府之内的士绅,虽然他们这些人暂时不缺粮食,但是他们很清楚,一旦继续这么围下去,他们的粮食终有一天会见底。

所以他们这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能不能出城和陆顺德谈一谈,或者干脆在城中动手,直接将重纶给解决掉。

他们手中虽然没有什么兵,但是却有自己的家勇,这些家勇主要就是用来守护家宅的。

这时可以说是起到了作用。

在确定好一切以后,这些人准备设下鸿门宴,将重纶给叫到家中,然后直接在家中动手。

重纶必须得死,重纶不死他们这些人就都得饿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