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路线(2 / 2)白眼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前天下,反董大战打得轰轰烈烈,一时不能平息,而诸侯相争之时,正是我等的绝佳的喘息之机。

所以我等此刻绝不能主动兵出青州,吸引诸侯的目光。概因刚刚获得青州之土的我们,在诸侯面前,仍旧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已,所以,我等需要自保。

若要自保,则分内外。

外者,外地州郡诸侯相攻,以青州之地形,北方依靠大河天险以作防御,西方则沿着泰山山区布防。冬日里大河结冰,为防止北方骑兵南下攻击,则需要在平原之地修筑大城以作抵抗,兼且利用保留的豪强坞堡,与山区的山寨堡垒,建立一套阶梯型的防御体系。”

“而这些对外的前提,则是对内。内者,豪强士族之存在也。这些人与我等始终不是一条心,一旦诸侯侵功,彼辈必然不甘寂寞,定会在我等背后反戈一击,非置我等于死地不可的。

故而,对豪强的扫荡不能怠慢,应当加紧脚步,不能让这些存有异心之人继续存在于青州之内。

再者,春耕在即,消灭了这些豪强之后。应当由军争转向建设,分田地于百姓小民,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心耕作,再从百姓手中抽取合适赋税。只有正式的完整的对治下百姓进行赋税收取,黄巾军才能从流寇变成合格的政治势力。

当我等在青州站稳脚跟,兵精粮足之后,才能有余力看向天下。到时候,无论是面对州郡诸侯的侵攻,还是对外出击,接应解救外地的黄巾弟兄,都是可选之项。”

闫信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一道出,其中就包括了公孙度提出的青州三级防御体系。

臧霸等人听的目瞪口呆,这些头领们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领略的最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知识,但那些还都是关于战术方面的学问,而闫信讲的这些,则完全是脱离战术,直达战略的总方针了。

其中包括对天下局势的剖析,对青州地理的讲演,对百姓治理的概述,让他们佩服不已。

闫信的话语醍醐灌顶,让在场的众人都是一静,暗自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可是...”还是臧霸率先开口,他承认闫信的战略是正确的,清晰知道官军战斗力的他,明白此刻的他们首要之事的确是自保。

“可是要如何建设地方?如何向百姓收税呢?”臧霸当坐寇的想法不是一两天了,他们藏在泰山郡数年,又何尝不是试图在当地建立统治,可都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努力都付诸于流水。

这是一个宏大问题。

让闫信一度失语,缺少知识分子的黄巾众,比公孙度在辽东的环境差多了。他们可能连负责收税的税收体系都无法建立。

闫信掐着手,扫过那些求知的目光,回顾这些日子的见闻与收获,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

“渠帅勿忧,其实有三种方式。”

闫信很坦诚,说出的话却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纷纷看向闫信,惊呼此人的大才。在他们看来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闫信却能信手说出三种。

“第一种,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汉室的税收体系无法建立,那么我等可以回归周礼,在井田制上适度修改。例如在百姓收割之时,按照税率划分税田,以作税收。至于税收体系,这完全可以用军官替代之,军官既是军事主官,也是百姓的生产主官,以军事指令传达行政命令。”

这种便是彻底的军政府框架,也是农民军最常见的统治体系,这种体系最为简单,但也最容易崩溃,概因军队本就是暴力机器,很容易陷入暴政的乱局。

不过这一种方式却是让黄巾军的大小头领眼睛一亮。

“嘿,咱们能当官了?”

“这法子不错。”

.....

听着四周传来的窃窃私语,臧霸面色不改,盯着对面的闫信,眼神中带着探究。这种法子他们在泰山中试过,后果也很寻常,精锐的黄巾力士,大多蜕变为了欺压百姓的兵痞。

“第二种,便是效法汉室。收纳投降的汉朝官吏、识字的儒生、有见识的豪强,以他们为臂膀,建立与其他州郡类似的税收、统治体系。只是,其中的弊端在于,在我等军威的逼迫下,这些人一定屈服,可我等一旦军事上失败,他们也会是第一个跳反之人。”

在公孙度的来信中,他就明确的提到,只要黄巾军下定决心处置境内的士族,就一定会有士人参与到青州黄巾的体制建立中去的。毕竟,当面对生死抉择之时,有士人风骨的人,算是少数。

“还有呢?”臧霸的眼神一闪,想起了自己大营中收纳的那些文人谋士,虽然觉得那些人总是夸夸其谈,但是在黄巾军建立制度方面,双方意见却是空前一致的,但他还是追问道。

“第三种,便是将目光望向远方,以他地的人才来补充青州的空缺。

黑山的张燕,虽然两地相隔千里,物资来往不便,但是少量的人员交流还是可以做到,黑山军作为黄巾势力,能在冀州伫立多年,在治理方面定有人才,这方面渠帅可以向张统领寻求帮助的。而且,不止北方的黑山军,南方的于吉率领的太平道,西南的五斗米道,亦可作为治理臂助。”

东汉末的政治思想中,最有活力的便是道家了,他们不仅仅主导了最大规模的起义,还在汉末的乱世中积极的进行社会试验。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理想主义者。

汉中的张鲁,凭借老子三千言的道家经典,以五斗米道为统治体系的结构割据了汉中,并且在割据期间实践了他心中的政治理想,义舍、义米的设立,轻刑罚等举措无一不体现了这一点。

太行山的张燕,一个以山民为主体的黄巾势力集团,在远低于平原的生产力条件下,依靠太平道的组织,维持势力存在长达十数年。

闫信说到这里,看向臧霸,其人这会眉头拧在了一块儿,虽然说天下黄巾是一体,但那都是口头上的,放在现实中,他还真没有引外地黄巾入青州,分享胜利果实的想法,别说他了,在场那些黄巾头目就根本不可能答应。

注意到臧霸的表情,闫信叹了一口气,再好的政治理想,当面对残酷的现实利益考量时,也显得黯然失色。

看到这种场面,想起刚才人群的种种反应,闫信心中了然,他们的选择已经注定,那便是与那些本地豪强媾和,共同建立起维护青州本土利益的统治体系。

“主公,青州黄巾命运,实在是难以琢磨啊!”闫信垂首,暗地里叹息一声。

好在,北海、东莱在他们手上。

闫信想起了北海国对黄巾现状极度不满的管亥,想起了东莱生产生活已经走入正轨的民众,禁不住松了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