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四章 皇帝陛下,臣可否入祀武庙?(2 / 2)面包不如馒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要问凭什么,那你说对帝王,谁不愿自自己完蛋的时候能有个诸葛丞相可以托孤?

随后,下列十位名将中,太祖皇帝以岳爷爷“虽未著兵法传世,却以忠义仁礼智信勇传百世之典”进补东侧西向,名列大唐名将李绩之下。

同时增大明开国第一将徐达,大虞开国第一将肃武王位列十二名将之末。

徐达进配享十二塑像理所应当,明太祖洪武皇帝恢复汉家法统,徐达功不可没。

肃武王就差了点,他是个大将,可真没有岳爷爷徐达那样的功绩与品格,他作战太刚猛,连史书都记载了“百战不败,几无俘获”得缺点。

可谁让太祖皇帝大方呢,拿出当年自己在平阳练兵的时候亲自编写的《平阳练兵笔札》,愣说是大侄子写的。

他睁着眼睛瞎说话,别人还能怎么办?

史官只好捏着鼻子,给《平阳笔札》主笔加上了他的大名。

按照李征私底下的想法,肃武王要是能进“武庙十二哲”,那卫青怎么办?

好的一点是太祖皇帝比较欣赏曹丞相,他不是以汉臣自居,到死没篡位吗,太祖皇帝把曹孟德给放在第三档的从祀大殿了。

如今提起此事,太上皇也有用意。

国朝继承大明法统,大明又继承大元法统,如今随着残元被灭,也该考虑将元代的帝王相请到大虞皇朝的太庙中来了。

既法统上完全认可大元,那就不能不把元代的开国将领中优秀者选入武庙。

这可不是铁木真的那些将领,这是忽必烈开大元国号时在朝的名将。

李征收到太上皇询问,也猜到忽兰忽失温祭天后国朝要调整文庙武庙。

怎么调整?

前明没来得及大肆调整,国朝开国以来,太祖太宗两朝对文庙武庙的调整已经完成。

“杜预之后,丞相也终于同时进了文庙武庙,且位格极高。国朝又以肃武王从祀武庙,张居正从祀文庙,如今文臣士林都闹着要把朱熹王守仁请进文庙,这要是一调整,士林又得壮大。”李征暗忖。

之所以说太宗文皇帝是个老银币,他阴损就阴损在这。

当年,群臣士林请求在文庙添加一些人,太宗皇帝认可,但回头就考虑把文庙改成“诸子庙”。

意思就是,孔子在文庙太寂寞了,不如把墨子韩非子这些人都请进去待着。

他是皇帝,群臣也不敢硬碰硬和他干,增加文庙席位的要求遂暂时作罢。

如今若以大元武将配享武庙,出于对草原人的团结那也要在文庙给他们个位置。

与许多人印象中不同,李征料定元代将相若陪祀文庙武庙,元末脱脱必定是如今士林推举入文庙的第一人。

不是陪祀武庙,是文庙。

最大的原因便是,脱脱恢复科举、恢复太庙祭祀。

这是儒家的那一套,而脱脱又没有参加元初征讨中原,他必定入文庙。

脱脱既入,史天泽岂能不随同?

这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帮手。

而且单论功绩,史天泽有资格入祀文庙武庙,他最大的功劳还是军事上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