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是不生气,可袁崇焕很生气。
他对锦州没想法,有持黄钺还假节钺的江北督帅在此,锦州问题怎么解决那不是他这个宁远都督说了算的。
他也没想把锦州弄成自己的部下镇守的地方。
这既是袁崇焕对权力格局有清醒的认识和较为准确的判断的原因,也是他知道以后的锦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而做出的明智的判断。
可别把袁崇焕想象成一个清流,这家伙下黑手其实也很毒辣。
也不要把他想的有多狡诈,在局势不崩的时候,袁都督还算是一个用对位置就是个人才的忠臣。
三月末,在宁远闲得发慌的袁崇焕得知北都留守孙传庭到达沈阳又坐船南下大沽口回到北都,当时他便判断出辽西走廊在军事上不会像以前那么无比重要了。
从那时候起,袁崇焕便放弃了将自己的几个部将放在锦州代替祖大寿,一部分宁远守备放在塔山松山担任要职的想法。
没那个必要了,中军要发展水师,就算以后有什么大变人家也不会走辽西走廊和关宁锦守军死磕。
四月初,袁崇焕与从平山后来返回宁远的洪承畴等来了孙传庭的军令。
皇帝诏令袁崇焕继续担任宁远提督,但是以辽西巡抚身份担任,辽西各地在继续接受北都留守司节制的前提下听从袁崇焕调派。
孙传庭便严令袁崇焕继续镇守宁远,同时令乖巧呆在宁远等候朝廷处置的洪承畴返回蓟州镇。
朝廷诏令中,外廷以“非战之罪”为洪承畴锦州之败脱罪,皇帝也以为洪承畴并不能为锦州之败负主要责任,遂诏令洪承畴转北都留守司副留守、北直隶州巡抚。
洪承畴当时便大叫一声“吾皇隆恩,天高地厚”,当即丢下军权连蓟州镇都没去就一溜烟跑回北都去了。
从督帅转任文职,洪承畴并不恼怒。
仗没打好,他这个蓟州镇督帅的确要负责任,但能给他转仅次于孙传庭的北都第二号人物,他已经感激涕零了。
徐光启?
名义上的北都留守一号人物早就不管事了,他也没权力过问北都军政。
这么算下来,咱老洪这一次还算是得到重用了,那还有什么可怨恨?
外廷帮忙脱罪?
不知道啊,我完全没求过外廷任何人,这怎么能算他们帮我?
但有好下场的就只有一个洪承畴,其余人只要是随军出征的,几个总兵被一撸到底,所部兵马转武烈麾下,各总兵立即随军赶赴营口待命。
选锋营指挥使吴三桂被免职,选锋营撤出北都留守司所属序列,转武烈王中军听从指挥。
还有一个被遗忘了半年多的军头。
延绥镇总兵贺人龙。
去年他率军赶赴辽西增援,结果贺人龙既为了避免实力受损也出于不看好辽西之战的结果就没有及时赶到。
平山之战结束之后,得知战果的贺人龙急忙加快脚步,年后才赶到北都。
孙传庭毫不客气地扣留贺人龙,以镇守蓟州镇为由将其所部放在蓟州到山海关分散整编。
在粮草充足供应的前提下延绥镇贺人龙所部根本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这次处置辽西众将,贺人龙也顺带着被收拾了。
皇帝诏令贺人龙交出所部兵马,接收孙传庭拨付的一支人马,任天津总兵、大沽口都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拥兵自重的资格和作为老军头的实力。
接到诏令的袁崇焕叫了三声好,当即派选锋营立即坐船赶赴营口,一面选派人员暂时代理各营兵马八万人走辽西走廊赶赴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