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茗轩里,几位老教授正品着新到的正山小种。
潘教授轻啜一口,眯眼回味着茶香:“嗯,这茶汤色橙黄明亮,带着松烟香和桂圆甜,果然是桐木关的精品。”
胡掌柜笑着点头:“潘老您真是行家,这批茶我可是托了老关系才弄到的。”
“老胡你把剩下的都给我包起来,这茶我包圆了。”潘教授笑着道。
“嘿!你个老东西又想吃独食是不是?什么就你包圆了,我们几个呐?”老马闻言不乐意地道。
“老胡这里什么好茶没有,你们想喝就买点别的呗!”
“瞧瞧,这老家伙说的是人话吗?”
“……”
随着日头渐高,南大街开始苏醒。
骑着新式电动自行车的邮递员老赵按着喇叭穿行在人群中,车筐里塞满附近居民订阅的报纸杂志。
他总要在周记绸缎庄门口停一停,把周一鸣订的《商业周刊亲手递上。
邮递员老赵也是碰上好时候了,因为他再也不用骑着脚踏车送邮件了,他的座骑换成了“刘家庄电动车集团”去年刚刚上市的“燕山”牌电动自行车,不仅速度快还不用油。
老赵也是刘家庄的老人了,当年刘家庄刚有邮政局的时候,他就来到刘家庄上班了,可惜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只是个普通邮递员。
有数字他的人跟他见面打招呼,开玩笑道:“呦,老赵您这是鸟枪换炮,骑上电驴了?”
老赵常打趣说:“可不是吗,这电动车可是咱们刘家庄电动车厂自己研发的,国外都没有呢!”说着便拍拍车座,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邮递员老赵送完最后一站,把电动车停在了“何氏饭庄”九号店门口。
店长秦淑莲亲自迎出来,递上一杯凉茶:“赵叔,天热您歇会儿再走呗!”
老赵抹了把汗笑道:“秦经理您客气了,这一到饭点儿,你们店的饭菜香味飘得整条街都是,我送完这趟恰好回来解解馋。”
“哈哈哈……那好,您想吃什么,我让后厨给您先准备准备?”秦淑笑着回应道。
老赵回了句:“还是老三样吧,红烧肉、海米黄瓜、再烫壶'太行'老酒,我今儿下午休息,可以喝点……”
“得嘞!”秦淑莲笑着点点头,瞧着邮递员老赵骑上“燕山”牌电动车扬长而去。
秦淑萍心说:“嘿!电动车这玩意儿还真是方便。
骑上右手一扭就能走,而且不用油,充电就能跑,速度还不满,要不然下次回秦家庄给给老秦也买一辆?”
“刘家庄电动车集团”就是原来的“刘家庄自行车厂”很“京西摩托车集团”合并新成立的集团,现在的集团负责人就是闫解旷。
闫解旷的人生轨迹与他的两位兄长们截然不同。
在他中学时代,老闫家的家境已逐渐改善,这为他后来的求学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凭借优异成绩,他顺利考入知名大学,并获得了宝贵的海外留学机会。
学成归国后,他就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刘氏投资集团”,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奋斗,闫解旷凭借卓越的商业头脑和管理才能,逐步晋升为这家金融巨头的核心管理层成员。
三年前,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刘家庄自行车厂”与“京西摩托车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闫解旷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被董事会一致推举为新集团的掌舵人。
如今,这家集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闫解旷的带领下,市值已突破百亿大关,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闫解旷的成功并非偶然。
每天清晨六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集团总部的健身房,锻炼一会儿身体,然后精神抖擞的再去集团食堂吃早餐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十五年。
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这是刘之野在他他入职时亲笔题赠的。
在南锣鼓巷甚至交道口这一带,闫解旷也成为了新一代的传奇,就像早些年的餐饮大王何雨柱、房地产大亨许大茂这些商业大佬一样。
当年那个穿着补丁衣服、背着破书包上学的穷小子,如今已成为商界大佬了。
再说起这个何雨柱如今也是京城商圈里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这人原本是“红星轧钢厂”的一名厨子,后来当上了食堂主任。
捧着这么好的一个铁饭碗,何雨柱却在八十年代初就辞职下海搞起了私营饭店。
何雨柱的创业故事堪称传奇,他在交道口盘下三间门面,开了第一家“何氏饭庄”。
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京城私营餐馆几乎没有,何雨柱的饭馆以地道的家常菜和实惠的价格迅速走红。
“何氏饭庄”最出名的是那道“何氏红烧肉“,选用上等五肉,用祖传秘方慢火炖煮四个小时,入口即化却不腻口。
这道菜不仅让街坊邻里赞不绝口,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
何雨柱常说:“做菜如做人,讲究的就是个实在。”正是这份实在,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何雨柱已经将饭庄发展成连锁餐饮企业,旗下拥有八家分店。
但他依然保持着每天清晨亲自去菜市场挑选食材的习惯,对每道菜品的质量都严格把关。
如今,“何氏餐饮集团”已成为京城餐饮界的标杆,何雨柱也从一个普通厨子蜕变为身家十几亿的餐饮大亨。
与何雨柱齐名的还有房地产大亨许大茂。
这个曾经在轧钢厂当的精明人,八十年代初期辞职去了南方寻找机会,在宝县敏锐地捕捉到了房地产行业的商机。
他先是承包了几处旧房改造工程,后来逐步发展成集开发、销售、物业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许大茂最得意的项目是位于刘家庄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档住宅区,
这个小区的设计完美融合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居住需求,成为京城高端住宅的又一代表作。
许大茂常对下属说:“盖房子不是搭积木,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亲自参与每个项目的设计评审,对细节的苛求近乎偏执。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许氏地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绸缎庄二楼传来咿咿呀呀的京剧声,那是周家老爷子在跟着收音机吊嗓子。
街对面的旧书店里,老张正戴着老镜修补一本光绪年间的《燕京岁时记。
木楼梯咯吱作响,上来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怯生生地问:“请问有没有八十年代的《民间文学合订本?”
老张眼睛一亮:“巧了!我这刚上个月刚收了一套,你等会儿我给你取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