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南锣鼓巷 95号院的结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自打步入九十年代以来,生活的节奏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
大家伙好像昨儿个还在庆祝丰收的喜悦来着,转眼间却又到了岁末年终。
按照燕京人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过去,在腊八这天,人们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是用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当然了,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等到过年,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燕京,每逢春节,无论家境如何,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一种阖家团圆的象征。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九十年代中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曾几何时,只有在年关将至时,人们才舍得包上一顿猪肉馅饺子,那是难得的奢侈享受。
而如今,饺子早已不再是稀罕物,随时都能大快朵颐。
不仅如此,餐桌上还少不了几道“硬菜“,鸡鸭鱼肉样样齐全,丰盛的宴席彰显着新时代的富足与美好。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社会风貌也悄然发生了深刻转变。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不少年轻人对春节的传统意义逐渐淡化,在他们眼中,春节不过是一个难得的假期,能多休息几天而已。
。
不过真正的老燕京人还坚持着一些传统习俗。
从腊八起,想在节前大赚一笔的商家们就加紧地上年货了。
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的、卖香烛烟鞭炮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
这些赶年的摊子都让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这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与江米的,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
用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如今,街面上可没有卖的小贩了,大家户过年买也都是去超市或者市场买,而且是自己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等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过去那会儿必须把过年吃的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燕京商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如今的社会早已今非昔比,购物变得极其便捷。出门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佳乐家超市“或“大润发“等大型商超,这些超市在春节期间依然正常营业,家里缺什么随时都能买到。
春节加班,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辛苦了一年,谁不想好好放松一下,与亲朋好友团聚呢?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这两家公司作出了一个暖心的决定:春节期间加班的员工不仅可以享受五倍工资,还能获得相应的补假。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也为员工提供了实质性的补偿。
公司的新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员工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那些原本被安排加班的员工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而那些未能参与加班的同事们则却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这加几天班都快有一个月的工资了,而且假期一天还不少,搁谁不羡慕,不就是晚几天才放假吗?我也可以啊!
腊月二十八,对于“何氏餐饮公司“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公司正式开启了春节假期,全体员工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公司掌舵人何雨柱在总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终晚宴,盛情邀请了各部门经理、分店经理以及表现卓越的优秀员工代表。
席间,何雨柱亲自为每一位在岗付出辛勤努力的员工颁发了丰厚的年终奖金,这不仅是对大家一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来年继续奋斗的激励。
宴席散场,酒意微醺的员工们陆续结伴离开,欢笑声在夜色中渐行渐远。
正欲转身离去的秦淮茹,突然被老总何雨柱叫住:“秦姐,稍等一下,有件事想和您谈谈。”
这声“秦姐”让秦淮茹心头一颤,一股熟悉而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
自从她晋升为分店经理后,何雨柱便一直以“秦经理”相称,这突如其来的旧日称呼,仿佛瞬间将她拉回了许多年前的情景。
秦淮茹优雅地在何雨柱对面的沙发上落座,轻轻整理了一下裙摆。
五十多岁的女人了,一点看不出老,相反这么多年的分店经理干下来,气质愈发不俗。
要不然,老马爱的她死去活来的,每天上下班都紧跟着秦淮茹一步不离呢!
“何总,您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她语气温和地问道。
何雨柱爽朗一笑,摆了摆手:“秦姐,这儿就咱们两个人,就别‘何总何总’地叫了,听着怪生分的。”
秦淮茹微微一笑,却没有改口,这大老板有些话你听听就好。
她可不是什么不懂事的小姑娘了,眼前的何雨柱早已不是三十年前那个在轧钢厂里忙活的臭厨子了。
如今的何雨柱,身份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如今的何雨柱身家过亿,他一手创办的“何氏餐饮集团”在京津地区的餐饮界享有盛誉,旗下多家餐厅生意兴隆,口碑极佳。
不仅如此,何雨柱还担任着区政协委员的职务,人脉广泛,与各界名流、达官显贵交往甚密,举手投足间尽显成功人士的自信与从容。
作为一位备受尊崇的成功人士,何雨柱无论身处何地都备受敬重。
倘若秦淮茹仗着往日的情分失了分寸,对他没大没小,何雨柱或许会一笑置之,但他手下的管理层可不会如此宽容。
何雨柱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温和地看向秦淮茹:“秦姐,这些年辛苦你了。
咱们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你跟刘岚几个的付出。”他的语气中带着真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忠厚的轧钢厂厨子。
秦淮茹微微一愣,随即笑道:“何总您言重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公司发展得好,我们这些员工也跟着沾光。”
何雨柱放下茶杯,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变得认真:“其实今天找你,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公司明年打算重点拓展津港市场,计划在开设几家分店。我想让你去负责那边,你觉得如何?”
秦淮茹闻言,心中一阵波澜。津港离京城也就一百多公里,搁家也不远。
这要是去那边当分公司经理,这相当于封疆大吏,福利待遇比现在一个分店经理可是强多了。
她沉吟片刻,问道:“何总,这个决定是不是有些突然?我毕竟年纪也不小了,怕精力跟不上。”
何雨柱摆了摆手,笑道:“秦姐,你这话可就谦虚了。谁不知道你这些年把王府井分店管理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