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刘氏下一代当家人!!!
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柔和的灯光洒在红木家具上,映出一片温馨的氛围。
刘之野与郑朝阳相对而坐,手中各自捧着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茶香在空气中缓缓弥漫。
“海生结婚后,他们小两口是打算自己住,还是和你们一起住呢?”刘之野轻轻放下茶杯,目光中带着关切。
郑朝阳微微低头,轻轻吹散了浮在茶面上的几片茶叶,语气平淡地道:“他们打算分出去住,毕竟现在年轻人都不太喜欢和我们老年人同住,觉得不够自在。
反正我们家也有多余的房子,随他们去吧。”
“说起来,当初多亏听了您的建议,我们家多买了几套院子。”郑朝阳脸上浮现出一丝庆幸的笑容,“谁能想到,这几年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快。
我买的三套四合院,竟然已经拆了两套。
我按照您的说法,没要拆迁款,全都换了房子,现在房价越来越高,真是受益匪浅啊……”
听完这话,刘之野不禁莞尔一笑。他手中囤积的院子也已经全军覆没近半,全都置换成了拆迁房。
面对这手头积压的众多房源,管理起来着实让人头疼。
前世年轻那会儿,刘之野曾经也是这庞大进城务工大军中的一员,曾经身有体会这生活的不易。
那时,他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每天为房租和生活费奔波劳碌。
正是前世那段艰苦的岁月,让刘之野深刻理解到,一个安稳的住所对漂泊在外的人意味着什么。
如今他什么都不缺,金钱真成了数字,有能力帮助很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他决定将公司命名为“安居之家”,不仅提供低廉的租金,还为租户提供一系列贴心的服务。
比如,“安居之家”专门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帮助租户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从找工作到子女入学,甚至还包括法律援助和社区医疗援助。
公司还定期举办社区活动,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安居之家”的善举很快在务工人员中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这里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安身之所,更成为了他们在异乡的避风港。
经过几年的发展,“安居之家”成了京城最有口碑的租赁公司,甚至吸引了媒体的关注。
面对镜头,公司负责人微笑着说:“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时代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燕京城的变化不少。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燕京就像一部黑白电视机逐渐变成彩电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矛盾与融合。
大哥大与蜂窝煤并存,四合院与高楼相望,老燕京的市井气息与现代化的浪潮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又一个特别的年代。
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活与城市风貌都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燕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交通工具、生活方式和商业活动等方面。
首先,城市建设方面,燕京展开了全新的规划,众多胡同和四合院面临着拆除的命运,居民转而搬入了崭新的高楼大厦中居住。
胡同作为老燕京的标志性景观,虽然承载了众多人的回忆,但由于脏乱差的问题,逐渐被拆除和改造。
其次,交通工具方面,这几年街头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交通工具。
自打几年前津港大发面包车大批量进入燕京出租车商场之后,这种物美价廉的出租车立刻就得到了燕京老百姓的认可。
这年头大发出租车的运价为每公里1块钱,相较于皇冠、尼桑等高档出租车,这已经非常廉价了,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能打得起车。
燕京老百姓认可大发出租车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面包车既可以拉人也可以载货。
大发的车厢很宽敞,至少能坐六七个人,既经济又实惠,如果赶到下雨天的时候,市民甚至可以打一辆大发车,把自行车塞到车厢里,免受淋雨之苦。
此外,高档私家车虽然还不普及,但是夏利、皇冠、尼桑外国进口小轿车依然随处可见。
说明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有一部人开始富起来了。
说到这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活动方面,是既传统又现代。
通讯工具方面,大哥大是如今最高端的电子产品,而bp机则开始普及。
商业方面,西单商场和王府井百货依旧是燕京人心中的购物天堂,拿着外汇券在友谊商店买一件名牌商品倍儿有面子。
此外,街边小摊和老燕京的传统小吃如豆汁儿、北冰洋汽水等依然是人们的最爱……
这几年,各个洋品牌也开始争相进入国内,其中肯德基和麦当劳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两个餐饮企业。
当初代麦当劳燕京第一家门店开业的时候盛况空前,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那个场面一点都不为过。
麦当劳开业当天,就有数百人来排队抢购。
虽然麦当劳炸鸡并不便宜,一份要好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钱,但是燕京人仍然争相购买,都想要品尝一下这洋快餐的味道。
在麦当劳喝瓶饮料都得23元钱,初普通市民一个月的收入也就100元左右,23元买一杯饮料已经算是相当奢侈的一件事了。
不过,这在麦当劳看来已经是相当优惠的价格了。
由此可见,洋快餐在夏国捞钱是多么的轻松,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些洋快餐赚得是盆满钵满。
衣食住行,说到住。
这年头条有些人条件好了,就想到了换房子。
在京换房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许多市民都是靠换房子这一途径来改善居住条件。
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并不是很高,如果想单独买一套房子还是很费劲的一件事,很多为改善居住条件的人就选择了换房这个途径。
换房可以从小房子换到大房子,也可以加一些钱由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段换到好地段。
而且政府也是鼓励换房这一行为的,每个区都有官办的换房站。
这年头居民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直管公房,彼此若想互换,只要房管部门同意并出具一份换房手续就可以了。
更有趣的是,不仅房子能互换,甚至工作都可以互换,例如两个东城和西城的职工,如果想换工作,只要双方愿意,单位同意,去劳动局办理一个手续就可以调换工作了。
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燕京这座古城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在世人眼前。
……
“妈,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清霞!”郑海生与刘家人寒暄过后,便牵起李清霞的手,走到母亲白玲面前,郑重其事地介绍道。
“阿姨,您好!”李清霞微微低着头,脸颊泛起了一抹红晕,声音轻柔而甜美。
白玲一见到李清霞,眼中便闪过一丝欣喜,“哎呦,这姑娘长得可真标致啊!海生,你眼光不错嘛!”她笑着上下打量着李清霞,越看越是满意。
“好,来,姑娘,这个你拿着,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白玲笑得合不拢嘴,从她那精致的坤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鼓鼓的大红包,递到李清霞手中,眼中满是慈爱。
李清霞瞥见红包的厚度,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推辞道:“这阿姨,真是太感谢您了,但这红包我不能收!”
站在一旁的甘凝见状,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声劝说道:“清霞啊,这可是你白阿姨的一片心意,也是咱们的规矩,你就别推辞了,收下吧。”
听到这番话,李清霞这才略显腼腆地接过红包,脸上浮现出感激的神色,轻声说道:“谢谢阿姨,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会儿她姐姐李清兰走了过来,对李清霞打趣道:“要不然,我帮你收着?”
白玲见状,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她一边用一只手轻轻拉住李清兰,另一边则温柔地牵起李清霞,眼中满是欣慰与喜悦。她嘴角上扬,笑声如银铃般清脆:“真是缘分天注定啊!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甘凝妹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甘凝闻言,也笑着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可不是嘛!这下可好了,咱们这几个小子终于都要成家立业了,真是让人心里踏实又高兴!”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