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探亲记!!!
88年初这个寒冷的冬天,“黑豹突击队”二中队结束轮战,部队终于给刘武他们放了年度探亲假。
副中队长孙新春激动地收拾好行李,准备坐火车回家乡探望父母。
多年不见,他非常想念家里的一切。
行李扛不动的份量,孙新春只好选择带上最重要的物品。
从南疆带回来的特产,还有给父母买的东西,老婆王晓梅最喜欢的零食和礼物,这些不能少。
军营里日用必需品也都带上,省得家里添麻烦。
虽然知道行李会超重,但想到马上可以见到家人,孙新春也顾不了那么多,就都塞进了两个大行李箱。
拖着沉重的行李,孙新春兴高采烈地来到火车站,开始排队买票。
看到前面有几个带大包小包的乘客被工作人员叫到一边称重,然后交了罚款才放行,孙新春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带这么多东西。
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孙新春尽量使自己看起来轻松自然一些,希望能运气好点,逃过一劫。
“下一位请把行李放在秤上称一下。”轮到孙新春的时候,检票员阿姨脸色严肃,一本正经地说。
孙新春硬着头皮把两个大箱子往秤上一放,秤砣立刻吱吱作响,数字跳个不停。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设法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腆着脸问检票员阿姨:“大姐,我这几天要回家乡探亲,行李确实是超了点。
您看能不能网开一面,就让我带着过去?到了终点我会处理掉一些东西的。”
“这位兄dei,您就别为难我了。规定就是规定,不存在网开一面。你瞧,您超重了整整15斤!
按规定,每超1斤,需要交5元罚款。你这至少要交75元才行。”这位大姐一本正经地说道。
75元这可不是小钱,孙新春一个月的津贴也没多少,还有家人需要养活。
孙新春听后额头直冒汗,心想完了,这可关乎能否回家的大事,他竟然净想着逃避规定,还想讨要通融,太不应该了。
正想着要老老实实掏钱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父母以及老婆王晓梅期盼的脸庞,
想到他若扣留不得回家,他们该是多么失望!孙新春一想到这里,眼前顿时一片模糊,鼻子有些发酸。
“诶兄dei,您怎么了?是不是我说话太重了,吓着您了?相信我啊,这都是工作需要,别太往心里去。”见孙新春双眼通红,情绪激动,检票员大姐的语气立刻软化下来。
孙新春跟阿姨解释:“大姐,我已经好多年没回家了,父母老婆一定很想我
如果今天赶不上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他们该多失望啊!
我真的知道错了,但求您网开一面放我一马吧。
我保证回来之后一定重新整理行李,不再超重了。”
检票员大姐听孙新春说完,沉默了一会,似乎在犹豫。
过了好一会,她才叹了口气说:“算了吧,看在你是当兵的,也是去探亲的份上,我就破例放你过去吧。
不过钱还是要交一点的,就收你20元,剩下的就不用了。”
孙新春听后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连忙掏出钱来谢过大姐的通融,心里的喜悦简直难以言表。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如此珍贵,哪怕在严苛的规章制度下,也需要人性的关怀与温暖。
孙新春再次由衷地感谢这位检票大姐的善意。
拿着票,孙新春推着行李箱跑向车站月台。列车即将启程,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从车窗往外看去。
火车缓缓开动,熟悉的景色在他眼前后退。
孙新春深吸了一口气,感觉一切美好得不真实。
就在这时,检票员大姐走过来找孙新春,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她递给他一个纸袋说:“兄嘚,这是我包的点心,你拿着垫垫肚子吧。路上注意安全,也替我向你父母问好。”
火车越开越远,孙新春的家乡已经近在咫尺。
咬着检票员大姐给的烧饼,孙新春感觉无比温暖。
这让他想起了妈妈做的家乡味道,又增加了他想家的情绪。
就在这时,检票员大姐忽然回过头来对孙新春说:“对了,同是当兵的,看你这么想家,就破例放你过去了。
我儿子也在部队服役,明年才满期回来,我太理解你的心情了。”
孙新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与他有着相同的军人家属身份,这位大姐才给他通融的机会。
孙新春再次由衷地向她表示感谢。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神奇的,今天的经历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火车在轨道上稳稳前行,孙新春的心情无比雀跃。
这几年在部队的生活虽也收获颇多,但跟家人分别,仍然是他最难以适应的。
好不容易熬到今天,孙新春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父母妻子了。
……
过了两个小时,火车驶进了燕京火车站。
刘武提着行李,跑下车厢,四处张望寻找父母的身影。
果然,一眼就看到父亲刘之野站在人群中向他招手。
“儿子,欢迎回家!”刘之野笑着跟刘武拥抱。
“爸,我好想你!”刘武也激动得红了眼圈。
“快跟我回家,见见你奶奶爷爷还有你妈吧,她已经等了你一早上了!”刘之野笑着说,今天难得抽出时间接儿子。
坐上父亲的专车,刘武张望着窗外熟悉的燕京街景,一股久违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一个小时后,车子很快就到了刘家大院门口,刘武下车后三步并作两步跑进院子,看到妈妈甘凝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了。
“小武你回来了!”甘凝激动地拥抱着刘武,眼角的笑纹都染上了泪。
“妈,您看起来又老了几岁啊。”刘武调侃道。
“才两年不见,你就说我老了,没个正形!”甘凝笑骂道。
刘武“嘿嘿”笑了一声,问道:“我爷爷奶奶呢?”
甘凝原本还带着几分高兴的神色,瞬间变得暗淡下来,“你爷爷和奶奶回南锣鼓巷了!”
刘武满心疑惑,“我今天回家,他们咋不在家等我,回去干啥?”
“哎!”甘凝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小武,你还记得后院那位老太太吗?”
刘武点了点头,“当然记得,要是我没记错,这位都九十多了吧!她怎么了?”
“嗯,这位聋老太太昨儿个去世了,九十多了这是喜丧,你爷爷奶奶去吊唁去了!晚上就能回来!”甘凝点点头。
“都别杵在门口啊,先进屋说。”刘之野见这娘俩站在门口不动弹,催促着道。
“小武,你太爷在你大爷爷家,你先去问候一声,晚上让他们一家过来聚聚!”
“得嘞!我这就去!”
刘武两年多没回家,家里人盼得紧,尤其是他奶奶邓茹,见到刘武抱着胳膊直念叨:“回来了就好,回来就好。你这几年瘦了不少吧?天天风吹日晒的,吃得习惯不?”
刘武笑着应了几句,心里却有点酸。
奶奶眼瞅着年纪大了,最近身体一直不好,这次回来,他就想着多陪陪奶奶。
哪成想,没几天奶奶邓茹就喊肚子疼。
一开始还想着是不是吃坏了东西,可疼了一夜也没见好转,连忙把她送到了刘家庄中心医院。
年底了医院里人多得很,走廊里都是挂着吊瓶的病人。
邓茹被安排住了院,这是个两人间。
刘武一边忙着办手续,一边照顾她,心里是七上八下的。
隔壁床是个中年男人,面色灰白,躺在那里喘气。
他旁边坐着个姑娘,看着二十岁左右,扎着两条麻辫,穿一件青色袄,袖口有点磨毛了,但洗得干干净净。
她正在剥橘子,手脚利落,见刘武扶着奶奶进来,抬头瞟了他一眼,算是打了个招呼。
刘武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刘武去开水房打水,想着顺手帮隔壁床也带一壶。
回来时,那姑娘正靠在病床边,低头摆弄着什么。
刘武把水壶放下,随口说了句:“你爹刚做完检查,估计也得多喝点热水,我顺便帮你打了。”
这姑娘抬头看了刘武一眼,没说谢谢,反倒问了句:“你是不是部队出来的?”
刘武愣了一下:“是啊,咋的,看得出来?”
“穿着军大衣呗。”她嘴角一挑,似笑非笑地说,“还挺热心。”
刘武听着这话有点怪,但也没在意,笑了笑没接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