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住院期间,刘之野首长还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嘱咐刘长河不要有后顾之忧,安心处理家里的事。
几天后,刘长河告别了父亲,回到了部队。
他本以为这次的蹲点经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去,成为他军旅生涯中的一部分记忆。然而,回到部队后,刘长河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不久后,他接连得到了几次升职的机会,甚至有一次,竟然被推荐到更高的岗位工作。
“刘长河,恭喜啊,这次又升职了!”战友们纷纷向他道贺。
“没想到咱们刘勇这么快就脱颖而出,真是让人羡慕啊!”另一名战友调侃道。
说实话,刘长河也有些迷茫。
他不明白,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为什么会接连得到这些机会?
刘长河开始反思,自己在蹲点期间的表现,除了查出那起粮食盗窃案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啊。
“这几次升职,真的是我应得的吗?”刘长河在心里反复问自己。
终于,有一天,刘长河忍不住向一位老班长请教,“班长,我一直在想,这次的升职是不是有点太突然了?我觉得我还没准备好。”
老班长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刘长河,咱们做士兵的,不仅要看眼前,还要看到背后。
你想想,那位首长离开后,你得到了什么?”
刘长河愣住了,脑海中闪过与刘之野相处的点点滴滴。难道这些升职的机会,都是因为首长在背后给予的帮助?
“可是首长从来没说过什么啊……”刘长河低声喃喃道,心里隐隐有了答案。
老班长拍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不需要说,心里明白就行了。
首长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干涉你的前途,但他对你父亲的情谊,对你的关心,都体现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刘长河沉默了片刻,终于明白了刘之野的用心。
虽然刘之野从未明言,但刘勇心中明白,这些升职的机会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首长对父亲战友情谊的延续。
一晃半年过去了,刘长河在新的岗位上站稳了脚跟,也逐渐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每当他遇到挑战时,总会想起那位随和而又深藏不露的首长,想起他那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刘长河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与军区一哥刘之野的关系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一个午后,某军区医院的走廊上响起了一阵缓慢而沉稳的脚步声。
身着笔挺军装的刘之野缓步走向一间普通的双人病房。
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即将见到老战友的期待。
刘之野轻轻推开病房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躺在病床上闭目养神的六十多的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刘之野此行的目的——他的老战友、老领导刘东山。
刘东山因病情严重住院已有一段时日,刘之野得知他的消息后,特地抽出时间前来探望。
“老排长,您还好吗?”刘之野轻声问候道。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刘东山猛地睁开双眼,激动地想要坐起来。
刘之野连忙上前搀扶,轻声劝道:“老排长,您躺着,别起来。”
刘东山看着眼前这张熟悉的面孔,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他握住刘之野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老刘,你怎么来了?”
刘之野笑着回答:“您是我的老领导,您生病了,我怎能不来看看呢?”
说着,他将带来的礼品放在床头柜上。
刘之野笑笑:“您是我的老领导,我来见您,带点东西,不是应该的吗?”
也许是刘之野一口一个老领导的称呼让刘东山既感动又欣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即,他对身边的陪伴的小女儿说:“快叫人,叫刘首长。”
刘东山的女儿虽然不认得刘之野,但瞧着这位的气势就不一般,一瞅就是个大领导,没想到父亲竟还是人家的老领导。
正当小姑娘准备开口时,刘之野插话道:“甭听你爸的,叫什么首长,叫伯伯就行。”
听到这句话,刘东山眼中又泛起了泪光。
他知道,如今的刘之野虽然身居高位却并没有忘记他们当年的革命情谊。
于是刘东山改口道:“快叫人。”
刘东山的子女赶忙搬来一把椅子,恭敬地说:“伯伯,您请坐。”
刘之野坐下后,关切地问道:“老排长,您现在感觉怎么样啊?有没有好一点?”
刘东山回答:“好多了,你怎么来了啊?工作忙不忙呀?”
刘之野笑道:“老排长您生病了,我怎么说都要来看看啊。几十年没见了。”
刘东山也感慨道:“是啊,几十年没见了”
两位老战友很快就陷入了热烈的交谈中。
他们回忆起了当年在一纵共事的日子,谈起了在北朝并肩作战的经历。
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怀念的神情。
刘之野特别提到了刘东山当年对他的指导和帮助。
“老排长,当年要不是您和老葛手把手教我那些战术技巧,我哪能这么快就上手啊。”刘之野感激地说。
刘东山摆摆手,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当年你小子聪明,学什么都快,还一点就透。”
“对了,老葛你有他的消息吗?自从他专业后,我们也没怎么联系……”
刘之野笑着道:“老葛,如今他在燕京是公安系统……”
刘东山闻言欣慰地道:“这个猛张飞如今也这么出息了!真好,我真替你们高兴,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两人又聊起了各自回国后的种种经历。
时间在两位老战友的交谈中悄然流逝。
渐渐地,刘之野注意到刘东山的脸上露出了疲惫的神色。
他轻轻拍了拍刘东山的手,说道:“老排长,今天您先休息吧,我改天再来看您,好吗?”
刘东山点点头,依依不舍地目送刘之野离开病房。
当刘之野走出病房后,他的脸上却浮现出一丝不悦的神情。
他环顾四周,发现这间双人病房显得有些拥挤和简陋。
刘之野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向医院领导办公室。
他心中暗自思忖:“老排长为部队奉献了一生,怎能住在这样的病房里?”
于是,刘之野找到了军区医院的领导,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刘之野立即找到医院领导,要求为老战友安排更好的病房。
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刘之野对老战友的关心和尊重,也展现了他始终不忘初心的高尚品格。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之野经常抽空来医院看望刘东山,为老战友带来各种营养品,陪他聊天解闷。
两位老战友虽然岁数都不少了,但每次见面都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畅聊革命往事,讨论国家大事。
这么多年的友谊,成为了他们军旅生涯中最温暖的注脚。
等刘东山的病情有所好转,医生允许他短暂出院休养。
刘之野得知后,立即安排车辆,还亲自陪同刘东山到京西地区游玩。
那天,两位老战友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刘东山感慨道:“想不到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看到如此美景。”
刘之野笑着说:“我们可是约好的,要一起看着祖国越来越美好的。”
一的旁葛叔平嚷嚷道:“走啦,走啦,风景有什么好看的,咱们抓紧时间回家喝酒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