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
群臣心中只有震撼,唯有震撼。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好像事事都和他有关。
人人都夸他……
这什么情况嘛。
而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无派系,无根基的人,领大功是最好的!
更何况,朱元璋还是挺喜欢朱安宁的,虽然这年轻人天天怼自己……
而屏退众臣,让朱标领着内阁去干活后。
朱元璋独自来到了边殿。
这里,有一位老者,正在等待着他。
朱元璋也没什么多余的话语,径直走了进去,便坐下。
那正在打盹的人,便是宋濂。
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便是已经坐下的朱元璋,那是连忙起了身就想跪下。
像宋濂这种已经致仕,又年老,跪不跪都是朱元璋一句话的事。
但是朱元璋这次却没有先开口。
明显是有些惩戒的意味。
毕竟这老宋濂回了京,居然第一时间不是来见自己,而是好像去找自己学生方孝孺去了,还在永乐庄闹了一出闹剧。
马皇后回宫后,带着朱怀静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元璋。
“宋先生,久违了。”朱元璋的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宋濂跪着,声音虽略显苍老,却字字清晰:“陛下,老臣有礼了。多年未见,陛下龙体康健,实乃国家之福。”
“好了,起来吧宋先生,咱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啊,先生回应天了,都没有第一时间来见咱,还以为生分了呢,哈哈。”
这段话多少让宋濂有些汗流浃背,他是熟悉朱老板性格的,这不就是暗搓搓说自己的不是么。
“老臣确实是昏聩了,陛下恕罪。”
于是,他也说得直接。
这种事情其实是很敏感的,对于已经致仕的老臣回到权力中心,如果他见的是高官,那朱元璋怕不是已经开始彻查了。
但是宋濂回应天后,又确实没有怎么见外人,只是见了方孝孺,又去了永乐庄一趟而已。
这责罚两句,也差不多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年事已高,仍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朕心甚慰。想当年,先生以笔墨明志,教化万民,功不可没。怎能说昏聩呢。”
“陛下过誉了。老臣不过是一介书生,能得陛下赏识,得以施展所学,实乃三生有幸……”
宋濂作为老官,自然是能听出朱元璋的责罚,应该就是那几句话了。
暗自叹了口气,当官还是真就有点累啊。
致仕了都要还守一堆规矩……
客套话说得差不多,其实朱元璋还真就有点想过要找宋濂,这么些天。
只不过事多,他也更想让宋濂主动来找自己,两人的见面便拖到了今天。
“好了,宋先生,咱们啊,就不要这么客套了,喝茶吧,咱啊,今天还真的有事想问问您。”
苛责结束,朱元璋切换了下情绪。
对于宋濂,他还是保留了相当的敬意的。
这可真是个大儒,不是那些文绉绉天天扯几把蛋的腐儒。
“陛下请问,老臣自当言无不知。”
宋濂起身后又拜了拜,年纪大,就这几个动作都让他累的不行。
其实他今天,也是有事找朱元璋的,他捏了捏袖中的纸张,决定还是等朱元璋问完话再说。
“前几日,方孝孺不是去了永乐庄和那朱安宁打赌么?那日恰好皇后也在,他说那朱安宁教的学生,相当厉害,居然把方孝孺都给驳倒了。”
这串话,让宋濂是一下就有点挂不住了。
什么叫驳倒……
只是碍于身份,方孝孺没办法继续问些更加深入的问题而已……
怎么传到陛下这里就变成驳倒了……
不过宋濂也只能暗自叹了口气,输了就是输了,他也不是什么输不起的人。
“回陛下,朱大人所教的弟子,确实有见解,懂大理。”
“但是,那两孩子,我见过,就是寻常农家孩子,之前应该是没念过书的啊!”
朱元璋继续发问。
其实他知道有注解的,现在发问只不过是想看看宋濂的看法而已。
宋濂一听,眼睛却是倏地亮了起来,这也是他今天想来说的事情。
“陛下,请看这注解!”宋濂颤颤巍巍地掏出了方孝孺和他都看到包浆的教材全解……
朱元璋是听过马皇后说注解的事情的,但是他没看过。
现在看宋濂掏了出来,也是好奇不已。
便接了过去,细细看了起来。
都说老朱是开局一个碗。
但是实际上他后来是认认真真学过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没文化的皇帝。
所以当他看到现代教材全解的时候。
那脸是直接就绷不住了。
“这……这般详尽,任谁去学,都能懂上一二吧!”
“正是如此,而且陛下你看,句读的使用,那是相当相当有功底啊!”
宋濂作为大儒,他完全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方孝孺输了,是坏事。
但是能发现这些注解,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作为佛道教都会去研究的大儒,宋濂对教化,那是相当相当有热情的!
“听闻朱大人是域外大儒薛金星,王后雄的弟子,以他的能力,定能根据这句读,和所学,去编撰更多的注解!老臣斗胆说一句,是否能让这朱大人,进翰林院,让他修书注解,这是能造福无数文人士子的大事啊!”
宋濂不顾自己年老,又是摇晃着站起来,然后跪下,又拜了拜。
老人一生都在行教化之事,他所教弟子,有太子,有皇子,有大员,他知道朱安宁如果能把四书五经全部注解完,那将是何等盛事!
也得亏朱安宁不在这里,在的话他估计能跳起来……指着宋濂骂上三天……
他能注解多少经典,看的不是他的能力。
而是他电脑的资料里有多少库存……
要是真让他去修书注解,他可能第二天就得跑路……
宋濂还在跪在,他抬起了头来,满是希望地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阵沉默。
宋濂这老先生,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大儒,让朱元璋隐隐都有些佩服……
但是,朱安宁是不可能进翰林院的,比起给四书五经做注解,更重要的是,粮食,火器,还有对边陲之地的管束!
这些都需要朱安宁也参与进来。
他和朱标一样,实在是受够了朱安宁扒拉几句话,他们就得累死累活干几天的活!
整得好像他是皇帝一样!
不行,他也得给咱过来这里做苦力!
这便是朱元璋最真实的想法。
于是,他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