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大家一起粉饰盛世吧!(2 / 2)余秦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公贵族、权贵、大臣们、长安县令、万年县县令、郡守、都督等,都开始组织一些慰问活动。

毕竟,陈平安慰问将作监的工匠们,可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这些王公贵族们也有着封地,也需要好的声誉啊。

……

开元三年,唐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他决心选贤任能,量才授职,整饬吏治。

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

开元二年,唐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

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同时,还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分为最、中间、殿三等,依次定为优劣,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

说实话,前期来看,唐玄宗李隆基还算是一个明君。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说李隆基乃是李家麒麟子,一个神龙政变,确实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而一鸣惊人之后的执政,也确实是有着中兴之君的风范。

李隆基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

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

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李隆基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

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除此之外,西域地区的政权也得到了恢复和巩固,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从这些也能看出来,一个盛世大唐即将来临。

只不过,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向前,李隆基的一些骚·操作也就不断出现了。

废了糟糠之妻王皇后不说,还想要册立武惠妃为皇后。

李隆基是不知道,这大臣们已经是闻‘武’变色了吗?

大臣们自然是强烈反对的。

从开元十四年到开元十八年,李隆基也都还算是正常,政吏也也算是清明。

而这时候,已经算是踏入了开元盛世了。

不管是北地的突厥,还是西边的吐蕃,又或者是南边的洞獠等,都再一次臣服于大唐。

李隆基的《练兵诏》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李世民看完,也是稍有感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李隆基未曾受到教育,却还能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

或许,李隆基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够得到来自于太宗皇帝的认可。

估计真要是能听到,那也是自豪无比了。

陈平安也就没有在这时候扫兴,说出李隆基不仅一天杀三子,然后还抢·了儿·媳妇,不仅抢·了儿·媳妇,还十分宠信,以至于差一点儿亡了国。

真要是说起来,安史之乱绝对是真正断送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矛盾点。

说这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带来的隐患,造成的藩镇割据也好。

说这是皇帝昏庸,宠信杨贵妃,以至于杨国忠这等奸臣当道,闹出了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妈的历史丑闻,还有沉溺在安禄山编织的太平盛世之中,以至于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还有一些不相信,造成的大唐大厦倾覆也罢。

这其实也能够套上王朝周期律来看待,大唐经历了太宗、高宗、武周、玄宗之后,走向衰败是一定的。

其实,从玄武门之变以后,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了。

这一点,看看明朝皇位之传承如何,又看看明朝的国祚有多少年就可以了。

唐朝的国祚是两百八十九年,一共是二十一位帝王。

明朝的国祚是两百七十六年,一共是十六位皇帝。

再看看,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的,李治是因为李承乾谋反,最后捡了个皇位。

武氏……。

唐中宗也算是神龙政变才真正掌权。

李隆基的皇位也是算在神龙政变之中。

再然后,李隆基的儿子得皇位,也不是直接传下来,顺理成章登基为帝的。

也是马嵬兵变之后,被人推举出来,登基为帝。

后面好几位皇帝在得皇位过程中,都不是那么的顺利。

而明朝呢?

也就一个靖难之变,算得上是和李世民是一样的,直接抢了皇位。

这种对比,陈平安自然不会直接和李世民说出来。

这要李世民看了明朝的史册之后,自行感悟。

相信到时候,他的心中也就有了一杆秤,更能够看出来王朝周期律的规律来。

“昨天,你说商路只是贸易途径,讲述了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乃是往后最重要的两条路线。”

“今天,就再讲一讲吧。”

自从陈平安提出了王朝周期律,这种千年之后的帖子上出现的名词,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李世民也就对陈平安看过的那些帖子,十分感兴趣。

陈平安抱拳道:“喏。”

脑海里面稍微检索了一下,就找到了一个看过的热帖,继续讲解道。

“之所以说商路只是贸易途径,其重要原因,就是千年之后的史学家们提出来的‘陆权论’。”

陆权论是由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一个地缘政治理论,其核心在于强调陆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再稍微专业一些,那就是地缘政治问题。

“陛下,所谓陆权论,其实就是国家疆土主权之论,这里面又有着很多学问。”

“其中,千年之后的学者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世界。”

“而所谓的东欧,便是波斯、黑衣大食等地,所谓的心脏地带,就是如今的康国。”

“这个地方盛产石油,而石油在那个时代,是几大能源之中最主要的能源。”

“石油也就是黑火油,用处非常多。”

“不管是飞机、还是地上的汽车,都是以汽油作为能源,能源燃烧之后,产生的动力,从而带动这些工具可以载人飞行,载人行驶。”

“这个理论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千年之后爆发过的一次战争,就是因为这个陆权论,想要掌控黑衣大食等地,从而掌控心脏地带,然后掌控整个世界。”

“陆权论是麦金德通过对全球政治地理空间的深刻分析而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理论。”

“它强调了陆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控制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就意味着掌握了世界岛进而能够控制全世界。”

李世民点了点头。

这么一来,西域丝绸之路确实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啊。

“陛下,有了陆权论,自然也就有海权论”

“这两样都是作为国家强权,维护国家的国际权力,即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权力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

“就比如,大唐疆域辽阔,却也有着西关、玉门关等主要关口。”

“也有着边关之论。”

“这些都是国际权力,是大唐需要维护的,也是一直在维护的。”

“天策军纵横西域,动辄灭国,若有不服大唐的国家,便让它内乱不断、削弱主权,以薅羊毛的方式,不断吸血。”

“有一句话叫做庙堂是经济的延续,战争则是庙堂的延续。”

“历史上,汉武帝为何要北伐,便是因为唯有战争,才能宣誓国家的主权,才能够提升他的威望,才能够得民心,更能够解决北地这一个最大的隐患。”

“没有了匈奴扣关之隐患,北地也就能够发展起来,百姓们不必担心,某一天,匈奴大军南下,在中原之地烧杀抢掠。”

“不必担心这一点,那就能够放心发展。”

“就像是如今一样,百姓们不必担心突厥的大军突然南下,在北地烧杀抢掠,他们就能够安心发展,就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相信,只要是勤劳就可以致富,只要是勤劳,就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不必担心突厥贼子南下,不必担心大唐官府无能,不必担心官吏欺压,社会昏暗,没有律法、没有公道。”

“他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国家强权,必须要保证我们的陆权和海权的威严。”

李世民这才听明白了。

同时,又学会了两个新的理论。

陆权论和海权论。

沉思了片刻。

李世民淡声说道:“好一个陆权论和海权论,仅仅是三个字,朕就已经有所得。”

“相比较王朝周期律这个说法,朕更觉得陆权论和海权论,更适合丝绸之路之发展理论。”

陈平安恭谨道:“陛下英明,臣也是觉得王朝周期律这个理论可以了解,但是深入研究,其实很难,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却又是一种形而上学之说法。”

“至于陆权论和海权论,其实更适合当下”陈平安斟酌道:“不管是西域丝绸之路,还是这海上丝绸之路,那都是大唐探索疆域之外的大地,探索海外的大陆。”

“探索的同时,也在让天下万民认识到这大地是什么样子,又有多大。”

“还有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也会清楚国家强权,突厥、吐蕃等,不过是我们周边的敌人罢了。”

“放眼整个大地,我们的敌人就更多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

陈平安的言语之意,他当然明白。

防患于未然也。

突厥和吐蕃已经臣服,没了外部的敌人,那就容易出现内部的敌人。

而内部的敌人很容易就引起了朝堂之上的争斗。

以前,他们的眼光只是在中原。

以后,他们的眼光自然是要着眼于整个大地。

是西边的黑衣大食、东边的东瀛,甚至是那几个只是存在地图上,却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他李世民必定要建立比之历史上更加辉煌的功绩,当得起那千古一帝的称呼。

李世民问道:“陈卿,你觉得,朕在有生之年,可否看到……大唐的海商到达那几个更远的大陆?”

陈平安沉吟片刻,道:“微臣以为,应该可以。”

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来看,后面是可以造出来更好的舰船,而想要远航,还是要弄出蒸汽机。

有了蒸汽机才算得上是真正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到时候,是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改变历史长河的进程,甚至是长河的流速。

“哈哈哈!”

李世民听了,大笑起来,十分开怀。

笑过之后,

李世民洒脱地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他还是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到大唐的商队踏上澳洲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

这样,就算是不得长生不老,那也没什么遗憾了。

看看史册。

自始皇帝开始到现在。

可有真正得长生不老之人?

没有。

就算是陈平安自己都有过几次病症,最后也都得孙思邈医治,养病之后痊愈了。

李世民现在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并没有那么的强烈,至于以后如何?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