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楚歌(2 / 2)控制变量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让皇甫麟他们也就座。”天后又说道。

“臣惶恐。”皇甫麟羞红了脸。

天后救过他的命。

那是斗门塞之战的时候。他探查敌情不力,朱温喝令处死,赖天后随军,才得以存活。皇甫麟早就暗下决心,要誓死报答天后母子。结果没想到恩情未还,自己先被李贼俘虏了一次,以如此耻辱的方式归来…

不光是他吧。

温性残暴,并辔石虎。每拂性,杀人如屠猪狗而不分贵贱,不问多少。

后世围青州不下,汴军驱男女十余万,各负木石昼夜筑山填壕,冤枉惨叫响彻十里。及陷城,又尽屠博昌邑人,清河为之断流。

小火,敬翔之辈还试着劝一劝。大暴跳则无人敢吭声,独惠可熔铁石为流水。赖之而生者,在其庇佑下活着的,不可胜计。故极得人心,市井传颂:“能制豺虎如后者,不亦贤乎。”

“王卿也是骁将了,何也惨败唐主。说说吧,怎么输的。”天后收拾了下心情,问道。

“额…”王彦章扭扭捏捏,像有蚂蚁在身上爬。

“说吧,我还好,控制得住情绪。”天后开了个自觉轻松的玩笑。

“臣有罪!”王彦章惨然道:“非兵甲不坚锐,非排阵不合情,实军心涣散,对唐主产生了畏惧,皆谓之有天命,还没开打就喊着输了输了。说这些有推卸责任之嫌,但士气不堪至此亦是事实。”

禁军还好,但非核心地盘的州兵和附庸藩镇对大梁的信心正在快速流失。如果朱温不能在东方打开局面,杀几只肥猴震慑四方,情况还会持续恶化;义成军哗变邀赏就是一个信号。

另外,拒阳川被李逆野战大败是双方交战史上的头一次,这表明他开始具有主动进攻、正面制敌的能力,必须做好西线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西线得有一个常驻统帅,总管河中、陕、虢、河南府、河阳各地兵马,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各划辖区各自为政。

但这个权力敢下放吗。

大梁国势蒸蒸日上,朱温威望持续上升倒还好,但问题是这会不顺利。这个统辖近十万步骑的西路统帅一旦造反,轻者倒戈李逆,重者反攻汴梁,行那史思明故事,你奈何?

唉!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天后轻轻一语,神色更加枯败。赤族之祸,可计日而待矣。嫁了这么个猪狗之男,时也命也。

“民间蜚语,唐主扬言将我掳到长安幽禁,他可说过这话?”她又问及皇甫麟。

皇甫麟一窒。

对天后的心理健康深表忧虑。

她问这个,多半是觉得陛下这皇帝时日无多了,甚至连自己母子的命运都无法预言。那时大乱,以天后的身份和风韵犹存令人痴迷的身段容颜,可能“流落闾里”,可能为人“脔食”变成盘中餐,可能被贩卖,落到军营被挞伐致死是最寻常的结局。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愿…”皇甫麟语无伦次的安慰道。

“他可说过。”天后复问。

“没有。”在天后冷漠语气的逼迫下,皇甫麟连忙拨浪鼓似的摇头。他不知怎么表达,但大梁兵强马壮实力犹存,李逆的威慑力无论如何也不该水涨船高到这步田地。

天后都关注起了“李逆对她发起了人身威胁”的谣言,普罗大众对李逆杀来中原的恐惧就更已不可遏制。

老百姓的看法不重要?

除了世袭的将门,军人就是从百姓里走出来的。

老百姓对陛下的前途持悲观态度,老人、妇女、孩童们还肯把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放去从军吗。征兵工作,会渐渐困难!

“只要给唐主一场大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受着天后的憔悴,王彦章心里也不是滋味,宽抚道。

难了…天后合上双目,不疾不徐道:“沧州军乱,立左捷为帅,节度使卢彦威奔汴。董昌畏罪,去越王号。李振、敬翔遣人往邺城密谋策划兵变,杀田希德,扶持野心勃勃的皇甫谏。事败,衙军夷灭皇甫谏三族。”

五雷轰顶。

王彦章、皇甫麟等人一时呆在当场。

就最近的事。

横海军准备杀掉朱温册封的渤海王卢彦威,没成功,于是立左捷为帅,与伪梁划清界限。

收到消息的诸侯都吓得不轻。

风向有变,附梁已成罪行。

连带对朱温忠诚无比的陈州赵氏亦开始对命令小幅度找理由推诿,鬼知道镇内哪天会不会冒出一个“忠臣”。

徐州刘亥、垣庆忌之乱愈演愈烈,起义军势力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并数次击败朱温派出的讨伐军,向宋州腹地开进,叫嚣着要烧了朱温的老窝。目前,起义军已被李逆授号归德军,以垣庆忌为归德军节度使。

四面唱楚歌啊。

天后不知朱温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反正她离疯不远了。一想到张家要为这贼厮陪葬和折在拒阳川为唐主所掳的弟弟阿仙,就肝肠寸断,心如刀绞,痛得不能呼吸。

此刻,一个美丽而脆弱的孤独灵魂正在战栗和哽咽,一颗枯萎而绝望的心正在寸寸灰烬,颗颗滴血。

“人固有一死,死亦何恨。”良久,表情木然的天后言有深意:“夫妻同体,既受权贵,遗孀何怜。但观累代兴废,孤儿皆愿生生世世不复生于帝王家。”

话音落地,嘉德殿寂然。

王彦章琢磨了好一会,没弄明白什么含义。

倒是皇甫麟,应道:“君子有恩必报。”

未得天后应声,一旁的蒋玄晖听得云里雾里,但武夫忽然扯到报恩,自认为有必要为陛下留意一下:“报答谁?”

“恩主。”

“哪个恩主?”

“谁于我有恩,谁即恩主。”

“何以报?”

“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