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一阵子没碰上你了,你现在在哪儿呢?过得怎么样?”
林庄庄只知道黄不会得救,但后续没有碰上他,不了解最新情况。
“我现在带着全家人,去凉川县投奔子建和金龙,已经在路上了。”
“哦哦。”
林庄庄之前也想过,要让黄不会全家人去凉川县。
首先,这是人口!
只要登记上去,那就算张金龙的业绩!
而且,在张金龙手底下,不用担心他遇到什么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总归放心一些。
但黄不会是流放犯,全家都是流放犯。这么一群人留在凉川县,哪怕是改名换姓,也有一定风险。
就像她不能要求王子建陪张金龙去凉川县一样,她也不能要求张金龙为黄不会承担风险。
很多时候,林庄庄都没有去问对方意见,就已经自己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主动否定了相关计划。
她和那些小说里的封建大家长的区别在于,那些大家长是不顾孩子意愿,把事情做了,再告诉孩子,我是为你好。
她是,什么都考虑了,然后大概率就不做了……
“等你们去了那边,打算做什么?”
只有大学之前的学生,才有可能心无旁骛,只想着学习。但凡上了大学,都必须思考,将来如何谋生。
现代社会的学生大概率不会选择回家种地,除非家里自有良田许多。
但大周朝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还是很典型的农业为主。没有一技之长的话,置办良田种地是最稳妥的生存方式。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
毕竟,种地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种地是体力劳动,只会读书的人可承担不了!
严格说起来,种地更不是什么稳妥的生存方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脆弱性。
这种经济模式承载风险能力极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出卖田宅甚至自身,都是极有可能的。
他们学习的时候,跳不过的一个词语就是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往往是在农民遭遇风险的时候。而农民失去土地,甚至失去自由,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毕竟,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土地兼并和抑制土地兼并,往往同时存在。
像宋朝那种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时期,毕竟是少数。
扯远了。
现实情况是,黄不会全家人去凉川,现在能够分得大量田宅。
可黄不会读了十几年书,哪里会种地?
他们家人更是压根没有这方面经验!
倒是也存在雇佣劳动这种模式,特别是在宋朝,租佃制发展,很多农民都会租种土地。
问题在于,凉川县缺少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啊!
但凡有个人想要种地,谁会去种黄不会的土地?人家不会自己去县衙领取无主的土地吗?
还能获得所有权,不用缴纳地租给地主,多好!
光有土地,没有种植能力,信不信,他们能把自己活活饿死?
咳咳,夸张了,活活饿死倒不至于。但,这怎么都算不上一个比较好的未来发展模式。
除非,黄不会和季黎一样,打算从此以土地和种植为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