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之死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掀起什么风波,除了和他一起殿后的燕军之外,也就是南军的敌人看到了这一幕。
眼见大将战死,要不是这些跟随张玉一起殿后的人是他护卫,说不定连张玉最后的拜托都办不到,早就惊慌失措的离开了这里。
但作为张玉的护卫,他们虽然心中悲痛不已,恨不得当场冲回去赵平安拼命,却也要完成他们主将最后的任务。
一个骑卒勉勉强强的接住张枫,一行人连张玉最后一面都来不及凝望,就必须要飞快的逃离此地。
南军是不会对朱棣放箭,但肯定不可能对他们也有什么优待,如果逃得慢了一步,不要钱一般的箭矢就会如雨而下,说不得他们就会落得和张玉一个下场……
平安从张玉后背拔出长枪,眼神有些复杂看着这位已经失去了呼吸的敌人。
张玉的本事他是认可的,也是佩服的。
作为冲阵的猛将,平安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但要是作为能打能带兵,有勇有谋的将才,平安的的确确还是差了很多。
而张玉就是这样的将才,又是朱棣的左膀右臂,自从燕军起事一来,张玉的战绩绝对是燕军所有将领当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然而这位之前还在白沟河和自己有过交手的敌人,却在这一场算计之下被平安一枪要了性命。
最为敌人,平安自然是恨不得张玉越早死越好。
但是同为带兵的将领,平安却是佩服张玉的,最起码他也是一个可敬的敌人,都是大名的武官,只不过是双方立场并不相同罢了。
站在了朱棣一方,注定张玉和平安只能是刀兵想象,而不会坐下来把酒言欢。
看着张玉瞪大好像死不瞑目的双眼,平安微微叹息一声俯身将其合上,他也没有再上马追击燕军的想法了。
一来是朱棣在掩护下早就脱离了南军的追击距离,硬追下去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果,无非便是再杀伤一些燕军的士卒罢了。
二来,最关键的是那天子不能杀害朱棣的旨意,这个限制仍然是阻碍他们追击的最大原因。
之前为什么没有在陷阱触发之后再接上一波箭雨,不就是因为他们看到朱棣活生生的在那站着吗。
原本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那还可以算做事无心而为之,就算天子责罚下来也算不得什么。
可明知道朱棣就站在那里,却仍然下死手,那恐怕谁也承担不起这件事的后果吧,就连盛庸都没有这个肩膀能扛下来。
前面两位平燕大将军的教训犹在,前辈的经历是后辈的经验,盛庸可是铭记在心的,首要一点便是不能触怒冒犯了陛下,什么事就是应该顺着朱允炆的意思走,哪怕勉强也不能之言回绝,不然就等着倒霉吧。
所以啊,这样既然没有活捉到朱棣,又被他从包围网当中冲了出来,那就基本上没有在抓住他的可能了。
直接击杀很简单,但是想要活捉一个人,那在要求上还有这件事的限制条件可就太大太多了。
因此平安就没有追下去的欲望了,反正他已经是杀了一个燕军大将,这份功劳恐怕是所有将军当中最大的那一份了。
跟别说这大将还是名声在外的张玉了,足以让平安在盛庸心中有足够的重要程度,甚至在天子朱允炆面前也能有足够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