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7章 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以及混乱(2 / 2)雨天下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所以他们反应迅速启动的智能电动车计划,号称要打造国民价格,同时又性能顶级的纯电轿车!

当然,说是这么说,但是他们实际上非常谨慎的……并没有和一些所谓的新势力车企一样,大手笔直接开始砸钱。

因为这年头的智能电动车行业投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新势力造车厂商,砸钱一个比一个凶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它们比海蓝汽车,智云集团还有钱呢。

而过高的成本,对于大米那边也是无法接受的,毕竟品牌价值就在这里摆着,它们也不可能搞太贵的车,卖不出去的……

它们之所以下决心跟进,主要还是看了威酷电子那边也搞,而且似乎投入也不是很大的样子……如果不是有威酷电子在前头趟路,它们是不会现在就尝试搞什么智能电动车的。

问题是,威酷电子真搞了啊!

然后问题就来了,威酷电子可以搞,为什么我们大米不行呢?

至于成本高,我们慢慢来,摸着威酷电子过河嘛,看看是不是真的要大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亿搞智能电动车。

也不能怪大米的管理层小心谨慎……主要是最近几年,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厂商们表现的太吓人,而且到处宣扬各种高成本。

动不动就是几百亿投资的,就这,也没搞出来什么堪用的车型,一个比一个亏的厉害。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电动车,除了海蓝汽车这个当之无愧的霸主外,就剩下比亚迪、北汽这两家卖得比较好了,而剩下的卖的比较不错的车型,也是传统汽车厂商转型而来的国产自主品牌电动车。

这是一个目前新能源车领域里比较矛盾的一点……甚至让大米的管理层都非常疑惑的一点。

咋一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似乎很高,但是人家威酷电子那边似乎也没真多少钱啊。

最大笔的开支就是收购了一家小车企,但是也才了十多个亿,就算是后头还有改装、升级工厂的开支,打通供应链,整个生产链条上的投资,估计撑死了百来亿。

再加上什么研发,广告营销以及门店铺设费用这些,估计也得一百多亿。

设计研发营销领域以及生产领域加起来,估计有个三四百亿也就差不多了。

而威酷电子集团的财报公布的拟投资数目,也是三百亿。

一边是威酷电子说三百亿就够用了,一边是说其他造车新势力说哪怕是有三五百亿还不够用!

这就相互矛盾了啊!

造智能电动车到底要多少钱?

大米那边是跨行玩,心中也没底,因此他们是非常谨慎啊!

让他们谨慎的另外一个造车资质问题。

这个制造以及销售乘用车的资质,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不是所有车企都是海蓝汽车,可以获得特批的制造以及销售汽车牌照的。

其他车企,哪怕是威酷电子也得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而这难度并不小。

为了解决造车资质问题,威酷电子一开始是选择找海蓝汽车那边进行合作,但是海蓝汽车那边自己的产能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给他们啊。

同时海蓝汽车那边的管理层,也担心合作后会拉低自己的品牌价值。

此外威酷电子造车,在海蓝汽车的管理层看来,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和威胁……而且是不小的威胁。

虽然大家都是属于徐申学这个老板手底下的企业,然后两家公司之间依旧有着各自的利益。

管理层以及技术人员拿的可是各自公司里的薪资以及大量的股票期权,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上头的大老板徐申学要推动威酷电子搞中低端的电动车,还让海蓝汽车把一些关键专利,技术付费授权给威酷电子,但是这已经是极限了。

再多的话,海蓝汽车那边的管理层就要跑到徐申学家门口上吊去了……

你徐大老板要扶持威酷电子可以,但是你不能拿着海蓝汽车十多万名员工的利益去扶持啊。

徐申学对此也很清楚,手底下的企业多了,不可避免就会遇上这种事,各企业之间开始出现山头主义,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行事。

很多时候徐申学也需要综合考虑旗下各企业的情况,也不能强行拉郎配的。

这种情况下,威酷电子尝试和海蓝汽车达成合作的计划没能成功,但是不要紧,国内游造车资质,但是经营不太行的车企虽然少,但还是有的。

威酷电子很快就找到了一家经营情况不乐观,但是拥有轿车资质的国内汽车厂商直接收购。

至于自主申请,威酷电子一开始就放弃了这条道路!

造车资质一向来都很难申请,早期阶段不用说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难申请。

稍微宽松一段时间的阶段是海蓝汽车成立后,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曾经一度对新能源的资质有所放宽松,但是也依旧非常困难申请。

现在国内的诸多造车新势力厂商,其实都不是独立申请的造车以及销售资质,而是通过挂靠或收购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真正获得的其实也不多,只有少数几家实力强悍的。

威酷电子一开始想要省点钱,找海蓝汽车挂靠,但是计划不可行后,干脆费了大约十五亿收购了一家拥有资质的小车企。

说起来也搞笑,这个小车企早已经面临破产边缘,要啥没啥,就只剩下个造车资质……但是就这,依旧卖了十五亿。

光是解决一个造车资质问题,就了威酷电子十五个亿……这种情况也是说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正在迅速提高!

不管是收购也好,挂靠也好都很难的。

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年前的时候,随便拿个ppt,搞个乱七八糟的所谓新能源车,就能通过挂靠的方式把车出来进行销售并骗补。

现在没点硬实力,资金不充足的话,别说独立申请资质或收购拥有资质的厂商,就算是挂靠也不给批!

当然,这些所谓的难题对于威酷电子这样的企业而言,不算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以威酷电子的实力,就算是独立申请造车资质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非就是要等一段时间,把各种准备工作做扎实了而已。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威酷电子采取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收购了一家小车企来解决这一问题。

获得了造车资质后,威酷电子又在收购来的工厂上进行停产大升级改造……原来的这家小汽车的工厂,说是有年产三十万的产能呢,但实际上已经非常落后,根本没办法生产现代顶级的电动车,整个工厂都需要进行升级大改造。

这样改造过后的工厂,才能够的真正意义上生产智能电动车!

同时也在准备布局第二座智能电动车工厂……以威酷电子的体量,是不可能满足于只产销三十万台车的,他们的目标以及野心也挺大的,在未来肯定是要奔着年产销量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去的。

所以进行提前的投资布局就很有必要了。

威酷电子的一连串动作,也持续推动了威酷电子的股价继续上涨……投资者们对威酷电子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还是比较看好的。

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或者传统车企而言,搞智能电动车困难重重,投资也是极为庞大。

但是很多对于其他车企而言非常困难的事,对于威酷电子而言并不算什么问题。

比如困扰无数造车新势力的资质问题,威酷电子直接钱收购……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新势力车企没这个钱收购,而是人家不卖给他们!

拥有造车资质的当地,可都指望着利用这张资质盘活当地的造车产业呢,想要的引入实力强悍的玩家,而不是跟风进来的投机者。

所以不是什么新势力厂商去收购拥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人家都会卖给你的。

而威酷电子则是没有这个顾虑……实际上威酷电子当时还有好几个选择呢,三个地方都邀请威酷电子过去投资,造车资质都给你直接准备好了,你过来钱收购就行。

他们的要求也简单而统一,就是希望能够依靠威酷电子这种巨头企业,拉动,盘活当地的汽车产业链。

威酷电子经过综合考虑之后,才选择了其中一家。

同样的,对于其他新势力车企而言,很难的电控,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部分,他们都得自研,要么使用烂大街的eyeq平台,但是威酷电子确实有着智云集团的技术支持,直接就获得了辅助驾驶的人工智能算法,后续依托这一算法进行适配就可以了。

而品牌以及广告营销这些东西,威酷电子也是顶级水准!

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牌子很过硬的!

而广告营销能力也是顶级水准,各种硬广告或软推广玩的飞起……威酷电子每年在广告营销领域里的投入都是三百多亿呢。

威酷电子一年仅仅是打广告的钱,比国内绝大部分上市期的总营收还要高!

资质、资金、技术等领域上,威酷电子都是拥有巨大优势的。

这些都让投资者很好看威酷电子,也让很多消费者们比较期待威酷电子的电动车。

同时也让大量汽车厂商警惕威酷电子的进场!

在智能电动车一片混乱之中,智能终端领域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则是迎来了新的浪潮!

十二月月底,智云集团正式举办了冬季新品发布会,准备发布多种重磅产品,包括新一代的智能机器人以及ai眼镜等足以引起巨大轰动的新产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